近来听一位大学校长聊起,偌大校区里居然找不到喝咖啡的地方。其实在笔者看来,此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指的并非一个“硬件”问题,而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软件”问题。教授、学生们不见得真的那么喜欢喝咖啡,只是一些大学里少了一种共叙场合,少了一种文化氛围。
去过海外名校的人都知道,那里的校园咖啡厅、咖啡馆不在少数。当然,西方人比中国人爱喝咖啡,而他们更爱的是利用喝咖啡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工作之外的交流,除了大谈山海经,不同专业的教授与教授间可以互通有无、你争我辩,教授可以给学生解惑答疑、教学相长。喝咖啡的地方,只是一个非正式空间,它远没有课堂那么正式,却可能蕴藏着比课堂更多的灵感、创意和交情。
记得一位中国学者回忆过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好时光。在这所诞生了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著名高等学府中,几乎每个院系都有教授和学生每天一起喝咖啡的传统,甚至到了“正式的课可以偶尔不上、咖啡室聊天却不能缺席太多”的程度。如果走进数学系所在的范氏大楼,来到三楼的咖啡室,除了能发现墙上挂着年代久远的照片,还能发现“诺奖教授”正在高谈阔论,相识或不相识的听众可随意加入,好似一个没有组织方的文化沙龙。
中国人不是非喝咖啡不可,喝茶也很好,也同样是一种传统交流形式。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大学越办越多,城区之外的新校区越来越大,教学设施越来越新,一个个美丽校园里却似乎总是少了点什么。教授们从市区远道而来开一个会、上两节课,走了;学生们从宿舍骑车到教室上两节课、做个自习,也走了。校园大却空,少了留人之处。
叹惜没有咖啡馆的那位校长说,也许20年后,国内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差距可能不是别的,而是文化的差距。看来,我们校园缺的并非咖啡和茶本身,而是还没有营造和留存一片适合喝咖啡、喝茶的空间与心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