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远 李丹蕾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9-8 10:35:43
选择字号:
杜祥琬院士痛陈十三种学术不端行为
 
“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代替学术,着实让人痛心疾首”。九月七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作了主旨发言,痛陈当下学界的不端行为。
 
杜祥琬总结了存在于当下学界的十三类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包括论文著作造假、抄袭、剽窃;靠拉关系、靠“忽悠”来争项目、争经费;在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以权威姿态发表评论,误导公众。
 
这些不端行为还包括,评审学术成果搞“友情评审”;伪造学历,伪造所谓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申报奖项搞包装,对于有关的评委、工作人员拉关系,甚至贿赂;以不实的评审材料申报课题项目;有的院士、知名学者兼职过多过滥;有的专家在评审项目和成果鉴定的时候,不能超脱本单位或者抛开相关单位的利益,不能坚守原则。
 
杜祥琬还说,有的学术单位为了评估集体作假,从“应试教育”到“应试科研”,扭曲了科教的价值观;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利化、利益化,偏离了管理的科学性,也使投机取巧者得利;还有的领导干部违反科学程序,干预评审、评奖,甚至干预院士评审;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钻研,以权术代替学术。
 
针对上述学界的十三种学术不端行为,杜祥琬表示,不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的学术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当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是造成目前学界一些道德问题的原因。杜祥琬说,先哲老子一生唯一的著述《道德经》不过五千言,若按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这位先哲可能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不好的评价体系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杜祥琬说,中国的学界需要告别浮躁回归宁静,应该回归到育人治学的理念,远离官本位行政化的思想。同时,还可尝试建立一个客观独立的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遏制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
 
院士观点
 
“牧羊人”导师涉及科学诚信
 
王志珍院士说,现在科学界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关注,即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这不仅达不到师傅带徒弟的效果,反而像牧羊人赶着一群羊,根本达不到指导目的,也给了学术不端可乘之机。
 
用实验记录本防止学术不端
 
薛其坤院士说,防止学术不端有很多措施,其中之一是使用实验记录本。详细记录科研人员从踏进实验室到走出实验室的过程,并且精确到每分钟。这样,既可以对年轻科研者进行严格系统的科研训练,也可以防止造假。
 
教育加上严惩打消侥幸心理
 
吴常信院士认为,目前,读硕士考博士、晋级升职等方面的压力很大,利益的驱动和侥幸心理让部分科研工作者无法坚守清贫。
 
他说,全世界很少有赛马作弊的丑闻,因为一旦贿赂骑手被发现,骑手将会面临终身禁止参加赛马的惩罚。因此,教育加上严厉的惩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科研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
 
精彩语录
 
“科技领域原本是沉得住气的,现在也沉不住气了,有的人竟然把这个行业搞成了成功之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
 
“一些科学研究的奇迹,反而是在制度不好的情况下搞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能够解释逼良为娼了。”——科技部党组成员张景安
 
“科学的怀疑和质疑在减弱,原因是学生为了追求科学,害怕得罪同学和老师。”——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