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大学如何定位和发展 |
第二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举办 |
|
截至2008年,地方高校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1%;2008年地方高校招生人数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92.7%;2008年地方高校在校生人数则占91.4%。地方高校如何发展,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180多位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
8月4日至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主办、内蒙古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大学举行,来自全国90余所地方大学的18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目前地方大学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方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及作用两大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并对地方大学的目标定位、办学特色以及发展思路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地方大学发展现状
在论坛上,地方高校债务、教育资源公平、高校办学自主权等问题被与会人员论及。
山西大学副校长贾锁堂在总结所在组的讨论情况时提到,地方大学在发展中都遇到了与部属高校相比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如债务问题、投资问题、学费偏低问题,政策环境问题、办学自主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发展,而地方高校对这些问题又很难自己解决。
目前高校债务已经成为国家、政府、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地方高校的债务问题尤为严重,解决的渠道更少,自身化解的能力更弱,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总结代表们讨论的情况时指出,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影响到地方大学办学的质量,学校的稳定、学校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办学经费不足,生均拨款过低,也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与会代表提出,除了少数发达地区的生均经费还充裕一点以外,多数地方包括一些发达地区地方高校的生均经费还是偏低,或者说是很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的生存都出现了困难,发展就更为艰难。
有学者表示,政府的办学经费仅仅能够维持日常的运转,甚至于日常的运行还有困难,还要靠很多学费来补充,学校的建设主要来源于贷款,导致各个高校的贷款普遍较多,债务压力很大。也有人提出,学费多年没作调整,在一些地方学费过低,也成为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一个原因,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把高校的学费放开一些。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被与会代表纷纷提及。他们认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就是地方高校和部属高校相比处于弱势或者劣势的地位,在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上,明显地存在着不均衡,对于地方高校人为设限太多,地方高校缺乏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平台和制度的保障。
“高等教育的职能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本质也在偏离,地方高校很大程度上是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但怎样又能通过教育部评估,体现出学术水平?”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本春在发言中谈到,中国高等教育要向强国发展不可能离开地方大学的发展,然而,地方高校在发展中的定位越来越难了,受到限制的因素太多,特别是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不扩大,发展定位就很难。
地方高校之间的区域差异日益明显,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与东部高校相比,在人才聚集、经费投入等方面差距较大,这是西部高校共同的问题。
此外,与会代表提到,地方高校如何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的改革方面再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学校的人才评价、科研评价、办学效益的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需要稳步地推进等等。
挑战与机遇并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在致词中指出,地方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包括独立学院2263所,其中中央部委所属高校111所,地方高校215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1%;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总共招生597.5万人,地方高校就招了553.7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92.7%;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为1985.3万人,其中地方高校在校生1814.7万人,占91.4%。因此可以说,地方高校的发展对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地方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在今后几十年当中,我国要由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这正是我们地方高校发展中的大好时机。”山西大学副校长贾锁堂在会上提道,“如果说地方高校在实现教育大国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那么在实现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更要作出重要的贡献,因为只有‘985工程’高校强、直属高校强不是真正的教育强国。”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敏也谈道:“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资源已不缺乏,成为大众化教育,缺乏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包括‘211工程’等大学不能满足人民需求。”
各位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任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所在省市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当中,地方院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成果等优势,积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方高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有些高校发展很快,有的成为了地方高校的领头学校。各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能力以及对社会的服务能力都显著提高,形成了各自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提出,作为地方高校,每个高校都处于不同的地域,都带有自己地域所赋予的特色,而且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办学特色和一些特色的优势专业,如何利用自身的这些优势,办出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并且通过这些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以及办学特色的一些建设全面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值得思考。
建议公平配置资源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认为,目前地方大学在发展中存在的严重的瓶颈问题主要有几点:第一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第二是地方高校在中央的有关政策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教育部的学校和地方大学不平衡,主要是政策上的不平衡或者是投资投入上的不平衡,东西部高校投入上的不平衡给各个大学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平衡;第三是很多地方大学自扩招以来在办学特色上有弱化的趋势,办学有趋同化的趋势;第四是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大学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市场、很大的舞台,同时也为地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代表们提出了种种建议。
首先是建议公平配置教育资源,重视地方高校的发展。因为地方高校处于弱势地位,受到高层关注的机会较少,而且地方高校的话语权也很难得到保证。在资源的分配上,特别是在一些平台式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比如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等的分配上,在一些专项经费的分配上,地方高校总是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所以建议在国家教育部能不能设立一个像直属高校工作司一样的地方高校工作司,从机构上来保证有这么一些领导、一些干部来专门研究地方大学的问题,为地方大学发出呼声。也有代表建议要尽快设置编制规程,从人员编制方面给地方高校的人员机构设置、人才配置、人才流动、人员经费保障提供一个法律的依据。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一些平台性的资源希望中央给予倾斜。
西安科技大学校长苏三庆在总结代表们的建议时提出:“建议把地方院校特别是行业化转院校扩招以后的学生人数纳入拨款基数,过去的行业院校划转到地方以后,国家的政策是按照1998年的基数来拨款,1998年学校基本上都是3000~5000人的规模,现在学校的规模都在20000~30000人,但是拨款基数都是按照过去的基数,显然生均拨款是非常少的,所以建议把扩招后的学生数纳入拨款的基数,同时建议教育部能够出台鼓励高等教育多元化投入。”
其次是建议以扩大地方高校办学自主权为核心,改革地方高校管理体制。郑州大学郑永扣书记谈到,办学自主权,主要突出的如专业设置的权力,学位点设置的权力,应该给地方高校适度的下放;对地方高校的评价体系要作适度的调整,特别是希望能够加上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方面的内容,不要简单地来比一些如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比院士数量等等。如果对地方高校的评价体系没有一个地方特色,地方高校在评价方面总会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而且也会导致地方高校的同构化、同质化、趋同化,而且这样的趋势难以遏制。
与会代表表示:“我们要继续呼吁,使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世界高水平一流大学一样重要,使得政策要更加到位,措施要更加有力。”
第三是如何提高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发挥支撑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的问题。地方高校只有定位明确、目标合理、特色发展,才能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因为地方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的支持,以服务地方取得支持,有为才能有位,这是与会代表们的共识。
《科学时报》 (2009-9-1 B4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