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创造力的发挥由其动机决定,而动机却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构成的。外在因素直接体现在工作安排、任务完成、奖励、提升等注重成效结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方面;同时,还必须涵括自主、开放、平等、客观的参与竞争环境。内在因素则反映在人的乐趣、勤奋、责任感、成就感、道德感、使命感和追求真理的热情上。
在人的创造力挖掘中,一般规律是要在内在和外在因素中提高其动机。外在因素促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具体工作任务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上,而其前提条件往往都是预定好了的,常常不会有多少创新。在完成某项工作时,如果从事这项工作的外在因素比内在因素重要,他就会在工作中较少表现出创造性。于是,任务固然完成了,创造力却受到了阻碍,对这项工作的兴趣也被抑制了。
因此,过分加强外在因素时,对某一具体工作的创造力(和内在的动机)就会降低。这在技术工程研制单位最为突出——它常常使工作者不自觉地愿意做单纯的具体工作,不愿做更有意义却更为复杂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研究工作。从而出现应付、急躁和浮躁心态,使仅有的一点创造力泯灭。
也就是说,当激励动机达到一定极限时,应该刻意地在影响动机的内在因素上下工夫。一个单位、地区或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影响其发展与否的软环境改善上,只要我们予以重视,就能快捷有效地获得改善。
提高内在动机因素,需要我们在创新文化建设中,不能仅仅以薪金、奖励、提升、目标任务、项目安排、科研规(计)划等传统的直接激励动机为手段,更应该允许并着力使有创造力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其工作的内在属性上。在完成任务中,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来实现相关创造性工作的开展,并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适时加以展示。因此,应该注意在具体工作条件、环境创造上,在改进工作程序上,真正相信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从而逐渐营造出最有效的创新性文化氛围。
科技创新是一种极为艰苦的创造活动,它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具有一种孜孜以求、专心致志、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必须有很好的内在修养,有乐此不疲探索奥秘的欲望,形成一种一定要做好最为重要的事情的进取心。与此同时,这一活动也给科技工作者自身带来了无比快乐,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出巨大的内在发展动力。
具体而言,就是对本组织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创新性成就除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外,还要注意进行精神层面的激励。如及时汇编、承认、报道、写进所史,请其作学术专题报告,介绍其发明、发现经过;客观、明了地周期性展示本组织人员的创新性成果,形成规范。这样就能使这里的人们自然而然地向着有创见、肯于冒尖、取得成效的方向持续努力,以至于取得突出的成绩;更重要的,能够在这里形成一种奖励性的文化氛围,使广大科技人员能够更加集中精力做出创新性的工作。
(作者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09-7-27 A4 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