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悠悠 来源:腾讯科技 发布时间:2009-7-21 17:15:21
选择字号:
最新研究探明太阳系行星主要成份是陨石球粒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理论显示,小行星大小的岩浆球疾冲穿过早期太阳系,碰撞所形成的残骸是构成地球等其他太阳系岩石星体的主要物质。这项最新理论推翻了之前的观点——太阳系起初是一个平静的灰尘海洋,之后简单的混合凝成行星。
 

放射性的岩浆球碰撞爆炸产生的微滴可能是构成行星的主要物质
 
太阳系内岩石行星的早期系谱图显示一种叫做“陨石球粒(chondrules)”的微型玻璃状球体存在于早期陨星中。陨石球粒最初起源直径仅有1毫米,至今它仍是科学家的一个未解谜团。陨石球粒是200万年前太阳系形成的陨石中的主要构成物质,它们被认为混合在一起形成小行星大小的微行星,之后这些微行星凝聚在一起形成地球和其他星体。
 
陨石球粒的玻璃状成份和球体外形显示它们曾熔化过,依据主流观点,陨石球粒形成于早期太阳周围星云中的灰尘微粒,在突然加热状态下形成的;或者是当宇宙闪电或冲击波射入星云时形成的。
 
然而在200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分析中,暗示着陨石球粒中残留的钠成份形成于密集的星云中,这与当前最新研究中提及的陨石球粒形成于熔化的星云灰尘微粒严重不符。目前,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的伊恩-桑德斯(Ian Sanders)称另一种形成推测解释得更恰当一些——小行星大小的熔岩球在穿过高放射区时保持熔化状态。他在本周法国南锡市召开的陨石学会会议上发现了该推测理论。据悉,上世纪80年代就首次提出了关于陨石球粒形成的推测分析。
 
现今放射性同位素衰减可促进像地球这样拥有较大内核的星体熔化,桑德斯指出,太阳系早期存在大量放射性物质意味着超过30千米直径的星体形成必将经过熔化阶段。岩浆球之间的碰撞将破坏固体岩石的外壳,散布熔化的物质进入太空中,在太空中这些微粒能够很快冷却形成陨石球粒。
 
桑德斯说:“在太阳系形成早期的200万年中,所发生的宇宙物质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该时期陨石球粒形成,其内部由关键性同位素构成。华盛顿州卡内基学院的科内尔-亚历山大(Conel Alexander)是2008年该科学研究负责人,他指出,从岩浆球喷射出的羽状物质中可能含有高密度陨石球粒,这一现象能够解释该理论。但是该理论很难接受其他的观点,关键问题是在岩浆球中的物质应当很快分类成截然不同的化学层,铁元素沉积在内核,较轻的元素位于表面区域。可是这样的化学分层结构并不存在于陨石球粒中。
 
桑德斯强调称,许多陨石球粒的确缺少铁元素,这可能是由于它们从接近液体物质层表面溅落,像此类的陨石球粒为数并不多。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