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荃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09-10-29 15:51:22
选择字号:
好论文多投给国外杂志 国内科技期刊如何突围
 
好论文投国外杂志,水平一般的给国内杂志,这似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惯例”。缺影响力就吸引不到好稿,缺好稿就没法有影响,身陷窘境之中——
 
“请问,您的论文会投给国内科技期刊吗?”
 
“如果是好文章,我会优先选择《自然》、《科学》,水平一般的可能会给国内杂志。”
 
在前两天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裴钢“老实交代”了自己的投稿标准。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内一份学术期刊《细胞研究》的主编。10天前,裴钢领导的科研小组刚刚在英国著名杂志《自然—免疫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
 
裴钢的实话实说,真实反映了国内科技期刊的尴尬现状:一心想提高自身的“影响因子”(国际上用于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指标之一),却吸引不到好的稿子;无奈大量发表的低水平论文永远无法“赚取”国际学术圈的关注,提高“影响因子”几乎成了空想。
 
“中等以上的论文几乎都去了国外”
 
国内4800多种科技期刊究竟发表过多少优秀论文?中国期刊学会会长石峰的回答是:“凤毛麟角。”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不缺好论文。据统计,我国每年发表的国际论文数占全球总论文数的8.4%,居世界第二;其中,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论文约占索引论文总数的5.9%,居世界第五。
 
有关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的“喜好”,《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中科院院士王鼎盛最近做了个“精确计算”:去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发表的SCI物理论文约1.8万篇,国内5家主要英文物理期刊发表了其中的3162篇,约占总数的17%。
 
1984年创刊的《中国物理快报》是中国物理学会的会刊。坚持使用英文,是为把“重要而影响广泛的研究成果”快速地向世界报道。“25年过去了,这个目标我们是否达到了呢?”对此,王鼎盛做了细致分析——
 
从总数上看,2000-2004年间,《中国物理快报》“贡献”了8.2%的中国SCI物理论文;但若将论文的影响力分为较弱(被引10次以下)、中等(被引10-29次)、较强(被引30-299次),然后分别计算,它的“贡献率”则为19%、4.9%和3.1%;影响极强(被引300次以上)的论文一篇没有。可见,中等水准以上的论文几乎都去了国外。
 
更让人悲哀的是,“好论文不可能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想法,似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惯例”。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2008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简介”中,列举了4篇有关铁基超导的论文(其中一篇发表于《中国物理快报》),并在随后的评述中写到,“上述研究进展已发表在《自然》、《欧洲物理快报》等期刊上,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显然,国内期刊的贡献被权威机构“忽略不计”了。
 
被误解的“影响因子”很有影响力
 
石峰认为,国内科技期刊之所以争取不到好稿,说到底是“技不如人”——国内外学者看不上。审稿不严、一稿多投、编校水平低,“吓”走了大批优秀论文。
 
更多圈内人士认为,在期刊的实际水平之外,决定着国内论文去向的指挥棒,就是“影响因子”。这个用于评价期刊影响力的通行指标,被中国科技界赋予了近乎压倒一切的魔力——评职称、选院士要看,拿奖金、申请课题也要看。
 
可是,“魔力”源于误解甚至有意曲解以偏概全。SCI和“影响因子”的发布者、汤森路透科技集团副总裁詹姆斯·泰斯特指出,在期刊“影响因子”与论文影响力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事实上,大多数论文的引用率都不高。”他指出,“影响因子”仅仅针对期刊本身,与期刊上特定文章和特定作者的水平无关。
 
一般说来,“影响因子”高的杂志,整体水平也较高。但是,“片面追求‘影响因子’不仅助长了科研的浮躁,也把举步维艰的中国科技期刊逼入了死胡同。”王鼎盛说,即便是诺贝尔奖得主,有时也会将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不高的杂志上。因此,国内期刊要想与国外期刊平等地吸纳优秀论文,作为投稿人的科学家首先得破除“影响因子崇拜”。
 
在王鼎盛看来,科学论文不是流行音乐,要靠所谓的“排行榜”来证明自我价值。“比‘影响因子’更重要的,是期刊的‘半衰期’,即持续影响的时间。”他说,与国外杂志相比,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固然不高,但“半衰期”差距更大。“往往,最优秀的科学成就不是以一时影响面取胜,而是以影响的深远被世人铭记。”
 
国际化是不是一条突围路径?
 
冲出“影响因子崇拜”的重围无疑仍需时间。眼下,逆境中的中国科技期刊亟需找到一个走出困境的突破口。作为中国SCI期刊中“影响因子”居首的杂志,《细胞研究》的突围路径多少值得借鉴。
 
自创刊就坚持以英文出版的《细胞研究》于2006年加快了国际化进程。除与自然出版集团合办海外发行之外,它还接连在海外聘请了一批编辑和编委。如今,在《细胞研究》七八十人的编委中,有40%来自国外。这些海外编委好比“全球大使”,一边在国外科学家中宣传杂志、组织稿源,一边带头在杂志上发表论文。在海外编委的带动下,《细胞研究》已有1/4的稿件来自海外。
 
尽管保持着80%的高退稿率(《自然》、《科学》等的退稿率约为95%),《细胞研究》仍以不少“贴心服务”吸引着大量优秀稿件。例如,对于竞争性极强的文章,稿件的评审速度会从4周缩短到1周左右,以尽可能为作者争得科研成果首发权;对于被其他杂志退稿的论文,编辑部会帮助作者一起修改,有的甚至可免去重新再审的环节直接发表。
 
《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告诉记者,短短3年,《细胞研究》的“影响因子”从2.161迅速升到了4.535。不过,在目前的海外编委及国外来稿中,华人科学家占了绝对比重。“不可否认,华人学者在国际 领域的整体水平为《细胞研究》的突围提供了便利,其他学科领域的国内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之路,不一定能像我们走得这样顺。”李党生坦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