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素菊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0-27 9:10:53
选择字号: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制度沿革与基本特征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作为连贯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学校职业教育机构,与职业能力开发大学校、专修学校、短期大学等共同构成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由于在学校制度上的独特定位,坚持实践型技术者的培养目标以及重视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等特点,高等专门学校作为与普通大学具有同等实力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毕业生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同时高专的实践也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开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如何与高等教育领域相衔接等问题给出了回答。
 
高等专门学校在高教体系中独特地位的确立
 
高专学校制度的创设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的产物。为满足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新制高等专门学校于1962 年在全国各地按一县一校的规划设置。作为六三三四学制外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招收完成义务教育15岁年龄段的学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商业类专业五年半)的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主要面向制造业的“中坚技术者”。
 
高专的创立反映了迫切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政府意图,但之后高专顺应了来自产业界的用人需求和民众对高学历教育的需要,作为一种学校教育制度进行体系化探索。其制度的确立经过了一个“高等教育化”的过程。自1972年起,为了回应来自社会的高专毕业生被排除在大学门外的批评,首先在国立大学的工学部接受高专毕业生,实行3年级编入的招生计划;之后,于1976年创立丰桥和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作为高专后的技术教育机构,主要接受高专毕业生作为编入生,直接进入三年级学习,实行连接研究生课程的高等技术教育。1992年又在高专内部设置专攻科,实行学制为2年、可授予学士学位的高专后技术教育。
 
高等专门学校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除了接受初中毕业生,还可接受普通高中和工业高中的毕业生进入4~5年级学习;高专学生在完成五年教育后可获得准学士学位,其毕业生除了可以进入高专学校内设置的专攻科学习,还可以作为编入生进入技术科学大学或普通大学本科3~4年级学习,经过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学位授予机构的审查,均可获得学士学位。专攻科毕业生既可直接就业,也可以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包括硕士课程2年和博士课程3年的学习,最终可获得博士学位。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的创立、发展和变革,以及向技术科学大学、专攻科等大学本科教育层次的延伸,乃至将技术教育贯穿到研究生层次的硕士和博士阶段的体系化政策,在结果上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了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又自成一体的完整而独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确立了自己的独特地位。
 
从“中坚技术者”到“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的技术者”的秉承
 
高等专门学校制度之所以能够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其与普通高校培养学术性人才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创立之初的人才培养规格被定位于主要为产业界和地方培养“中坚技术者”,这一目标至今未改。培养可与大学毕业生媲美的技术人才,满足产业界对实践性技术人才的需要,一直是高专办学者引以自豪的地方。
 
无论是“中坚技术者”还是以后的“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的技术者”,高专能够坚持这一培养目标,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在不同时期日本产业界对于技术人才的需要,更因为有政府以及学校在不同阶段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顺应80年代中期后旨在推进高等教育的高度化、个性化和活性化的教育改革潮流,高专将专业范围的扩大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原有的主要限于工业类和商船类的专业结构,扩大到包括 、生物技术、体育指导等领域。同时,政府还为高专实施早期专业技术者的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证,如实行高专毕业生的准学士制度、专攻科制度和学位授予机构的创设等。
 
高专学校制度是日本战后在单轨制的学校教育制度中诞生的,具有鲜明的双轨制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为打破其终结性教育的局限,以技术科学大学的创设、专攻科的设置以及作为编入生进入普通大学3年级的学习等制度性措施,打通了学生进入上一级学校的通道,不仅使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内部上下衔接,更使之与体系外部的普通教育体系交融一体。特别是在高专后的专攻科阶段,在保持“中坚技术者”传统的基础上,强调“具有精深程度”的专业性知识的传授和“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形成。
 
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明确的“中坚技术者”的培养目标,坚持培养有能力的实践型技术者,使得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属于少数派的高专保持了特色,在人与技术之间获得平衡。它作为教育与研究并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独立,为高等教育制度的多样化作出了最初的尝试,取得了产业界的好评,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以实践教育为主,一般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嵌入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必需的高度专业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高等专门学校实行一般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嵌入的所谓楔形的课程结构。一般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保持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关联性,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入学之初起,实施重视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的专业技术教育,并通过毕业研究,重视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技术人才,因此在专业知识的程度上可以与大学工科相媲美。
 
在课程设置上,有别于工科类大学和短期大学以及工业高中,高专实施5年一贯的以实践教育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并以大量的课时加以保证;加强一般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排除学分制引入学年制以保证专业一贯教育的效果。但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也较为明显,即高专毕业生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性学力,但存在一般教养缺失和视野狭窄的问题。
 
因此,如何造就具有宽广视野和良好素养的技术人才日益成为高专发展的重要课题。1991年实行的设置标准的大纲化,使高专在授课科目、年级编排等教学管理上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从生涯学习体系的观点出发,课程履修生制度的引入,对其他高专以及高专以外教育机构履修学分的认定等,使学生学习机会多样化。在学校层面,与普通大学的以理论为主体,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工科类教育不同,高专坚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理解”的原则进行课程改革。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加强一般基础课的教育,充实专业基础课程,引入选修制等成为高专课程改革的中心内容。
 
实行与大学教育完全不同的专业型实践教育,把相当的教学时间用于在大学教育几乎不实施的制图、实习和实验等所谓“实学”上,使高专学生获得系统而精深的专业技术教育,尤其是具备进入制造现场的岗位、能够动手的能力,这一点正是高专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独特地位的根本所在。
 
《科学时报》 (2009-10-27 B3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