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曾海涛 熊和生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3-26 7:1:21
袁道先院士专访:世界岩溶研究中心为何落户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GCP地质生态部主任Robert Missotten博士考察桂林岩溶生态修复情况。
 
2008年2月11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我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寿祥代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签署协议,正式将世界岩溶研究中心设在中国桂林。
 
至此,世界岩溶研究中心成为我国第一个由联合国授权设立的地学研究中心,它也是联合国设立的第一个以地质为中心的世界研究中心。
 
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已4次担任IGCP岩溶项目主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为之奋斗了近20年。
 
世界岩溶研究中心为什么会选择落户中国?众所周知,KARST(喀斯特,又称岩溶)是个外来语,且国外的岩溶研究一直走在我们前面,难道我们比别人有什么更大的优势?
 
中国岩溶研究的优势在哪里?
 
袁道先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今年2月从巴黎归来后,很多人带着这样的疑惑来他这里寻找答案。
 
据袁道先介绍,我们的优势涉及两方面。岩溶是地质地貌特征之一,从分布的面积和拥有的类型来看,它在全世界覆盖面积广,在40个国家中有分布,世界人口的1/6、约10亿人口都生活在岩溶地区。尤其是中国,堪称岩溶“大国”,面积达34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3。这种地质地貌从地球的温带到热带、从半干旱到湿润的相关国家都有分布,但一般不兼容。唯有中国,岩溶类型发育齐全,呈现四大优势:大陆碳酸盐岩古老坚硬,孔隙度小;水热配套的季风气候有利于中国岩溶的发育;新生代地壳抬升;大部分未受末次冰期的刨蚀作用。而中国南方亚热带岩溶因更具代表性而成为世界岩溶学立典之地。
 
这些特色决定了中国岩溶不仅形成挺拔俊美的地表形态,多姿多彩、规模巨大的地下溶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球少有的“天然岩溶档案馆”。这里既蕴藏着远古到现在环境和生态变化的记录,更包含不同地质、气候、水文、生物条件下,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特征及运行规律,表明我国岩溶动力系统类型在全球有很好的示范性。20多年前,许多国外知名的岩溶学家,如加拿大的Ford、英国的Sweeting等,在实地观察了中国岩溶发育特征后,曾经发出这样的预言:国际岩溶学新理论的形成将在中国得到启示。
 
仅仅是面积和类型上的优势,就能让世界把关注点凝聚在中国吗?与走在世界岩溶研究前列的欧美相比,中国岩溶研究的优势在哪里?
 
袁道先告诉记者,如何把地域优势转化为研究优势,是他和他领导的研究团队——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0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从1990年起,他们就开始了与UNESCO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合作,并成为这一国际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员。10多年来,他领导的国际工作组已连续申请获准实施了岩溶科学领域的3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
 
但袁道先告诉记者,他们初次实施IGCP计划并非一帆风顺。如第一个IGCP-299“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1990~1994)项目取得前,有部分国际知名的专家对由中国来实施产生过怀疑。
 
为得到国外同行认可,袁道先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岩溶专家在我国行程达6000多公里。在考察了包括亚热带、高山、半干旱地区的岩溶类型,并听取了袁道先的现身说法后,专家们无不为他的学术思想所折服。
 
项目完成后,成果得到了IGCP执行局主席Brown博士的高度赞扬,他说IGCP229是执行得最富有成果的项目之一。之后,袁道先又连续完成了另外两个岩溶方面的IGCP项目:IGCP-379“岩溶作用和碳循环”(1995~1999)和IGCP-448“岩溶地质及其相关生态系统全球对比”(2000~2004)。
 
这3个对比计划的出色完成,取得了国际公认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中国岩溶研究的特色,那就是从全球视野上研究岩溶,把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引入现代岩溶学。15年的奋斗不仅使我国的岩溶研究处于国际学术前沿,也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岩溶研究。目前,袁道先领导的团队又承担了一个新的岩溶方面的IGCP项目——IGCP-513“岩溶含水层与水资源”(2005~2009)。
 
为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进入21世纪,随着岩溶科学研究的深入,世界各国岩溶科学家都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岩溶方面的国际研究中心,以便从全球视野来研究岩溶科学,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过去15年间获得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岩溶地区可持续增长的科学技术,为当前岩溶地区最紧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特别是岩溶石漠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这样的原因,2003年11月,时任IGCP448项目主席的袁道先觉得中国已具备这一条件,他正式向UNESCO提交了在桂林建立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申请书。
 
“世界岩溶研究中心设在中国,不仅对中国的意义非同寻常,同时对世界岩溶研究也有开创性意义!”袁道先再三强调,岩溶地区的环境非常脆弱,为了当地居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条件不受改变,需要非常细心的科学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脆弱的岩溶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的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之一。
 
袁道先曾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起草,就“我国岩溶地区生态恢复重建”提出了5项研究任务,并将其写入规划。在袁道先等一批科学家的建议和呼吁下,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将“推进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列为国家目标,“十一五”还在继续实施。袁道先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不仅要把中国的岩溶问题解决好,也要为世界在这一领域作出贡献。
 
为世界岩溶研究中心的建立奋斗了多年的袁道先表示,目前,在国土资源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世界岩溶研究中心正在按预期计划紧锣密鼓地筹备运作中。中心将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启用新的管理模式。中心将联合更多的中外科学家,致力于为世界各地岩溶地区出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如石漠化、水质污染、地表塌陷、洪涝、干旱灾害等。而消除贫困、加快社会和经济增长、维护世界和平将是世界岩溶研究中心今后为之努力的最主要目标。
 
袁道先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团队正在尽心竭力地工作,希望这个中心将来能为“21世纪议程”作出贡献,特别是为遍布世界的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