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乾羽 来源:红网 发布时间:2008-3-25 15:23:36
乾羽:为厌学大学生提供先进的校园文化
 
“有52.6%的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部属高校和市属高校中,该比例分别为42.7%和60.3%。”这是近日北京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学科群项目组发布的《2007年首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调查》中的一组数据,调查对象包括24所北京地区高校的3366名老师和16591名学生。(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我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对学生厌学的现象并不陌生。我承认娱乐方式丰富、课程与现实脱节是学生厌学的原因,但当厌学成为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学生厌学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厌学的真正成因在于思想上的问题,在于学习动力的缺少。那么,为何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会出现大面积学生厌学的现象呢?文化堕距的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文化堕距”指的是: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往往快于“适应文化”的变迁速度,这种现象就是“文化堕距”。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文化堕距是存在的,对于转型中的校园也是如此。当充满象牙塔洁净味道、远离社会功利与世俗的校园已经不再,当大学生们从繁重的高中学习中解脱时,他们会发现世界突然丰富多彩起来,社会也突然复杂模糊起来,此时他们难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指导他们去认清这个世界,逃避、懈怠、无奈,成为了许多大学生的真实感受。
 
在缺少适应文化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是不会有学习动力的。当他们面对学费昂贵、就业艰难时,如何坚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呢?当他们目睹财富炫耀、致富多样时,如何耐得住寂寞,做学术的冷板凳呢?就连大学中的部分老师都表现出了唯利是图的浮躁与急功近利,遑论那些涉世未深,对世界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所以,对于学生厌学,学校和社会思考的是,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校园文化?没有先进文化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动力何来?学生的厌学将依旧。
 
文化从来不是虚空的东西,对其定义再多再复杂,都不能掩盖其关照人的生活与发展的实质。校园文化也不例外。一种校园文化,如果它提供给人们的仅是真空的美好,它就不全面真实,它的美好只能是温室中的花朵,有一天必然在现实的风雨中凋谢。此种校园文化仅可留存于回忆中,并不具有指导人生活、促进人发展的作用。我们怀念的那些纯净如水的校园文化即是此类型,我们怀念它更多的原因在于对现实的回避。
 
当然,如果一种文化,它给予人们的仅是精神的浮躁,也不可能称得上是一种先进的校园文化。因为,校园有它的特殊性,它不是人生的名利场,也不是财富的炫耀地。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在于保存人们的理想,保护社会的价值,它的最本质的作用是培养人,培养那些可以坚守理想、坚持美好的人。而这些人的成长需要沉静的校园文化的浸染,否则我们看到的多半将是满身铜臭的伪知识分子。
 
所以,按照判断校园文化的标准来看,我们原有和现有的校园文化都难称为先进的校园文化,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我们需要将两种文化进行中和。我们既需要一个真实具体的文化,也需要一个高于现实的充满梦想和志向的文化。而事实上,这两种文化也并不是天然排斥的,只要我们的现实秩序可以更为公平,只要我们的教学可以更加科学,我们的理想可以得以保护,我们的学生在做事时可以脚踏实地,在做人时可以眼光放远,一种既贴近真实又超越真实的校园文化就会达成。
 
(乾羽 南京教师)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