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俊秀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8-3-21 9:32:12
女状元逾七成 女大学生何以赢在考试却输在就业

资料图:2008年3月5日,北京举行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吸引了数万女大学生。(中新社发 鲁谷 摄)
 
临近本科毕业,为逃避找工作考了研,谁知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更加不好找,只好考博,可是博士毕业却成了“灭绝师太”,真的没人要了!
 
又到了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候,不断听到女生这样感慨自己的命运。从小学到大学,在升学的每个关键点上,当她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抓住机会时,她们赢了,但到了最后关头——毕业找工作时,却是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一切只因是“女儿身”!
 
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厦门大学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
 
2003年5月,由云南省妇联、云南省社科院等部门合作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已找到就业单位并签约的)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
 
女生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无奈的事实。许多女生也被现实逼得越来越有“自知之明”,开始不断降低自己的“求职身价”。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女生对工作起薪预期比男生低200元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2003年雇用单位签约对男生拟付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其中雇用单位签约拟付工资低于3000元以下的女生高达78.8%,比男生高出11.3个百分点;拟付工资2000元以下的女生占总数的64.8%,超出男生1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与女大学生普遍的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们在高考面前却是“巾帼不让须眉”。据统计,在2007年高考中,各省的高考“女状元”比例超过了70%。单独一年的情况也许具有偶然性,但是据相关部门统计,从1999年到2006年,在可以统计到的560名高考状元中,女生超过了一半!在北京,从2005年至今,高考文理科的状元一律都是女生。重庆的女状元比例更是全国罕见——自2001年起,在重庆涌现出的16名高考状元中,就有13个是女生。
 
中国教育统计网的资料显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为37.32%,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47.08%,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今,“女多男少”的现象正从语言类、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型大学蔓延,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国务院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女大学生“赢在考试却输在就业”的现象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对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
 
2007年5月~6月,大连市妇联对全市13所高校的745名女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7.8%的人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遭遇到了“很严重”和“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
 
今年寒假,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份“女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三成女生表示愿做“全职太太”,问及原因,选择最多的答案是“找工作太难”。
 
听听用人单位的说法,似乎也在理:女生硕士毕业已经二十四五了,过不了几年就结婚怀孕,一旦长期休产假,她留下的工作谁来做?所以,他们总是提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单位女职工太多了,要考虑男女平衡;比如有些工作劳动强度大,女生不适合干等。
 
说到女性因生育影响工作,这是社会交给女人的一项职责,生育看起来是个人的事,实际上关乎整个民族和社会的未来。这个生育成本不应该由企业来负担,国家应该有一定的补贴。今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议妇女生育成本社会化,这样才能增强用人单位录用女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男女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就业也不止一条路。今年两会上,马全英委员提交了《关于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提案》,建议出台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办法,实施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计划,设立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扶持女大学生自主研发创业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创就业培训,对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
 
笔者注意到,现在也有另一种走极端的倾向,处处把女性当成弱者,提供过度保护,实际上可能对女性就业更加不利。如“女性经期休假”的建议,且不说其操作性较差不易落实,这一条如果确定下来,肯定又会为一些用人单位拒绝女生增加一个理由。
 
女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个别女生、个别单位,而是难在普遍的社会潜意识里,有一套歧视女性的社会规则在起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暖也非一日之功。要实现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尚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继续努力。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