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唐钧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7-30 2:11:41
唐钧:东莞发红包别事与愿违
 
最近以来,东莞发红包事件始终吸引着公众的眼球,褒扬者有之,贬责者亦有之。在相关讨论中,一个前提一直被忽视,即从近年物价持续上涨以来,各级政府究竟有无对城市贫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采取相应的补贴措施?支持者将东莞的“临时补贴”指为“首创”,其实是有意无意对此给出了否定回答,至少是模糊了事实真相。
 
事实上,自从近两年物价持续上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是各地纷纷采取了按月发放物价补贴的救急措施,然后是国务院发文要求给每个低保对象每月发放15元的肉食补贴,再往后是各地在年底年初都调整了低保标准,今年以来很多地区都在研究根据物价上涨“自动”调整物价补贴或低保标准的长效机制。
 
东莞市也在今年元月将低保标准调整到每人每月400元,如果东莞市的物价特别特别高,政府财政的承受力也允许,那就不妨将低保标准继续往上调。同时,也可以向广州等兄弟城市学习,建立可持续的随物价上涨而“自动”调整的长效机制。但是,东莞市政府偏偏不这样做,而是采取了对所有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户一次性发放1000元临时物价补贴,亦即所谓“红包”的应对措施。
 
东莞的“红包”引发诸多疑问,为什么对人均收入在400元以下的低保户和人均收入在401~600元的低保边缘户一律每人发1000元?发1000元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不是900元或1100元)?为什么要在2008年6月发(是否这个月或上个月物价突然大幅上涨)?为什么是“一次性”的(今后物价继续上涨还发不发)……
 
在全国所有的地级市中,论富裕程度,东莞市是数一数二的。这次发红包,原来打算发12万多人。但到7月16日已上报16万多人(17个镇),还有15个镇没有上报,最后结果会不会是20万、30万甚至更多?按东莞市户籍人口171万(2007年底数)算一下比例,受益者可能达到12%~18%。据媒体报道,有一个镇62%的居民都榜上有名。富裕的东莞市为什么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穷人”,这种现象正常吗?
 
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东莞市常住人口有695万,如果加上“非常住”的流动人口,可能超过1000万。东莞的GDP也好,地方财政收入也好,是这700万~1000万人共同创造的,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物价上涨,没有户籍就要被“社会排斥”呢?
 
现在普遍认为“发红包”是从澳门、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学来的,姑且不论这个说法对不对,但应该看到一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数都来自国际市场,“发红包”的做法不会马上引起物价上涨。但东莞不同,东莞的生活必需品来自国内、省内,这样普遍地“发红包”很可能再度引发物价上涨。最后,生活最为困难的低保户的实际得益会大打折扣,而常住人口中占75%的非户籍人口就更惨了。
 
有人认为,不管怎样说,给穷人发钱总是好事,其实未必。评估一项政策,最重要的是看其结果。光有好的动机,没有好的政策设计和实施手段,很可能事与愿违。这样的“学费”,难道我们以往交得还少吗?如今,一整套日趋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正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顺应国际通行的政策思路、与时俱进地继续改进和完善这项制度才是正途。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