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袁建胜 陈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7-15 3:25:55
研究生阅读观:实用或者无用

 谋生技能训练与读书的闲情意致之间的矛盾,可能是目前“成功学”一类图书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郭兰英/摄

书读得越多就越惶恐,只是因为影响到自己谋生技能的训练,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没有了阅读的习惯,曾经学富五车的求学理想遭遇现代“学以致用”式的实用性挑战。
 
案例一:阅读惶恐
 
已经在对外汉语专业读了近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小五(化名),统计了自己在图书馆的借阅目录,从去年9月份入学到现在她一共借过179册书,其中有五分之一是与专业学习有关的,这样算起来她每个月要读大约15本“闲书”。
 
谈到读书的动力,小五说,有很多想不通的事就想找些哲学、社科类书来看看是否能解决自己的困惑,一本书里也会引用或者介绍其他的书,就这样越读越多。但她并没有在读书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反而是看得越多就越惶恐。
 
“不是困惑是惶恐。”小五说,“困惑是因为自己的问题没解决,这是正常的,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惶恐是因为‘闲书’看得多了,耽误了正事,很有负罪感。”
 
小五坦言专业书籍对她来说太没有吸引力,临到写论文时就像大部分同学那样,参考一些资料凑一篇。虽然她对闲书充满了兴趣,可读得多了又觉得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自己根本没学到什么实际的东西:“上学总要学会一些技能吧,可读书多不算是什么技能,以后谋生会有问题。”
 
小五也幻想自己能有不少钱,衣食无忧,这样就可以安心读书了,可现在,她却无法放松,同宿舍的有两位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只看专业书,自己借来的“闲书”她们只是偶尔翻翻,小五觉得她们很上进,而自己却很颓废:“读了这些有什么用呢?即使解决了我的困惑,又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案例二:一个宿舍只有一个读书的
 
小郭是西安某高校新闻学专业研究生,课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玩玩网络游戏或者打打球,跟他提起看书的事,他感觉有些意外。
 
“一般一个宿舍也就有一个爱读书的,但也多是读一些与专业课程有关的内容。”小郭说,“需要写论文时会参考一些资料,但主要是参考论文。与专业无关全凭兴趣看的书……”
 
小郭回忆了一下,与专业无关的书他也读了一些,他比较喜欢军事,会看一些军事类的书籍、杂志,还有一些通俗性的杂志、畅销小说什么的,这一年多下来,算下来大概三四本。小说像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散文方面像余秋雨的《山居笔记》。“其他的……没什么了”。
 
王勇(化名)是湖北某大学的理科博士生,最近看了一本《兄弟家书》,“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生的生活和出国的感受,挺有意思的”。他有晚上睡前看书的习惯,金庸、黄易的武侠小说经常翻,他比较喜欢宋词,也会看一些诗歌鉴赏之类的书。“一个月最多一本吧,只是睡前看看,不会太多”。
 
在王勇的印象中,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周围的同学除了专业之外的书籍基本不碰,“网络小说看的还挺多,那也算读书吧?”王勇说。他大概估计了一下,平均下来每个同学一年大概看两三本“闲书”。
 
与同学们相比,王勇算是读书多的,他也给同学推荐过书,但同学们并不买账。“因为读这些闲书用处不大,这也是我的感觉,也就是跟人聊天时多点话题,其他的时候都没有什么用。”他说。
 
在小郭看来,适当的扩大一些读书的范围有助于专业的学习,比如学新闻学的,涉猎一些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之类的书还是有好处的,但问题是教学计划里面没有很全面的读书计划,老师们读的“闲书”也不多,也没法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盲目地去看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的书籍,未免太浪费时间。
 
图书馆吸引力下降
 
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葛剑雄碰到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历史学科博士生招考中他出了一个题目:解释“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的总称)。但真正能答对的考生很少。在葛剑雄看来,课本里的确没有讲过这个知识点,这也是他们答不上来的理由,但照理,学中文、哲学的学生一般来讲都应该知道。题目虽小,却也可以从中反映出一些学生的知识面的确很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少。
 
“这几年老师们也在谈论这个问题,我招考研究生时,面试采取集中提问、所有考生集中回答的方式,题目也相当宽松,但发现真正知识面广的学生很少,包括一些分数很高的学生,一些基本的问题都答不出来。”葛剑雄说。
 
谈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葛剑雄认为有几个方面:首先是整个教育的问题。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就没有养成读书的这个习惯,考上大学后,学生向两个方向分化,一部分人掌握了一些学习的规律,也真正从学习出发,会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另一些同学只求学分能够拿到,同时网络的方便又使他们直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和论文,这样一来,他们为了求知和乐趣开展的泛渎就减少了。
 
其次是研究生的质量确实在下降,上世纪80年代初都是一个老师带一个研究生,一个系也不过一二十个,生源质量可以保证。现在研究生扩招成千上万,对生源的要求就不能不放低。
 
还有就是学生来自学业的压力,现在研究生就业方面的压力比较大,第一年集中学基础课、第二年写论文、第三年找工作,甚至有的学生第二年就去实习了,再加上有的学校要求研究生还要发表论文,这样一来,真正留给研究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无法养成阅读的习惯。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忙着家教挣钱,要面试,很难再有读书的‘闲情逸致’了。”葛剑雄说。
 
在谈到自己读书的一些感受时,小郭曾经提到,他平时不怎么去图书馆,偶尔去一下,却感觉没有什么很好的书籍。葛剑雄对此也有感触。
 
葛剑雄说,有些不切实际的图书,图书馆不需要也要买;有些图书馆的书架上很多都摆满了教材,只是版本不同而已;许多书表面漂亮却华而不实,内容东拼西凑,这种书学生怎么会感兴趣呢?还有一些新办的学校,房子造得很大,但没有多少书,甚至有些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选购图书,有些书明知对学生无益,却还要购买。
 
阅读氛围有待建立
 
喜欢读书的小五和不喜欢读书的小郭其实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读这些闲书有什么用?不同的是小五认为自己读书太多而影响到自己谋生技能的训练,而小郭则是把这些时间用娱乐方式打发掉了。
 
小郭说:“现在学校整体的气氛不太好,大家都很功利,都想着去挣钱或者干脆无所事事。”而在小五看来,读书和逛街、打球甚至无所事事没有本质的不同,对她来说,读闲书与‘学以致用’共同组成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黑洞,成为她惶恐的最终来源。或许,小五会因读闲书而有比王勇更“重大”的收获:在与人聊天时提出更多的话题。
 
葛剑雄还发现了另一种情况:现在不少研究生喜欢一些快餐式的读物,这说明学生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只能通过这样快餐式的文化来掌握知识,或者希望通过网络这种迅捷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这也是一种‘实用主义’”。
 
在葛剑雄看来,很多研究生不能准确地区别网络、电子媒体与平时阅读的关系,有些人认为不看书也没关系,只要掌握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方法即可,这实际上还是实用主义的想法。“我并不反对网络读书和电子读物,但我想阅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眼前的需要,还要有长远的需要。”葛剑雄说。
 
葛剑雄认为,凡事都要有度,研究生期间如果放弃自己的专业,胡乱地去读书并不可取。
 
但凭功利的目的去读书,研究生会因此而受伤。“在主观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好学习和阅读的关系,要他们从长远的角度看,阅读无论是对个人对事业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用80%~90%的时间来做自己的工作,但也还要留出一点时间去阅读。”葛剑雄说。
 
要解决目前研究生读书少的问题,葛剑雄认为首先要从整个教育过程入手,有些书其实是学生在中小学就应该读的,整个教育体系都应该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不能把所有问题堆到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阶段来解决。
 
此外,经过多年的扩招,研究生数量现在正在稳定,加上政府投入的增加,在校研究生的素质会慢慢增强。另一方面,导师的质量也需要提高,很多老师自己都不读书,如何去要求学生读书呢?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