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进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09-10-6 17:55:11
选择字号: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华人科学家高锟和2美科学家因光传输研究和CCD传感器获奖

高锟

Willard S. Boyle

George E. Smith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45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美英三科学家获奖。三位科学家为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Charles K. Kao)、美国科学家Willard S. Boyle和George E. Smith。
高锟的获奖理由为——“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光纤中传输方面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两位美国科学家的获奖理由为——“发明了一种成像半导体电路,即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现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1965年从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曾任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工程学主任。Willard Sterling Boyle,1924年出生于加拿大Amherst,拥有加拿大和美国国籍。1950年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George Elwood Smith,1930年出生于美国白原市(White Plains),美国国籍。1959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高锟将获得其中一半的奖金,两位美国科学家各分享四分之一的奖金。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项伟大的科学成就,它们帮助塑造了今日网络化社会的基础。它们为日常生活创造了许多应用创新,并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的工具。

1966年,高锟所做出的一项发现导致了纤维光学的突破。他仔细地计算出如何通过光学玻璃纤维实现远距离光传输。应用纯玻璃纤维,光信号传输可达到100公里,而在1960年代,当时的光纤传输光只能达到20米。高锟的研究热情鼓舞了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共同来分享他关于未来纤维光学的见解。仅仅于四年之后,1970年,第一个超纯光纤就被成功制造出来。

现今,由光纤构成的系统“滋养”着我们的通信社会。这些低损耗的玻璃纤维推动了全球宽带通信,比如因特网。光在这些细玻璃线中流动,携带着几乎所有的四面八方的电话和数据通信。文本、音乐、图像和视频可在瞬间进行全球传输。

如果我们拆开缠绕全球的玻璃纤维,我们将得到一条长十亿公里的细线,这已足够环绕地球25000多次,并且它还在以数千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增长。

通信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数字图像组成的,这就涉及到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二部分。1969年,Willard S. Boyle和George E. Smith发明了首个成功的成像技术,利用的是数字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CCD)。CCD技术利用了爱因斯坦因其荣获1921年诺贝尔奖的光电效应。通过这一效应,光可被转变成电信号。设计图像传感器的挑战则在于——短时间内在大量像素中聚集并读出信号。

CCD好比数字相机的电子眼。它革新了摄影学,如今光可被电子化捕捉,再也无需胶卷。数字形式推动了图像的处理和传播。在医学领域,CCD技术也得到了很多的应用。

如今在许多研究领域,数字摄影已经成为不可取代的工具。CCD为形象化之前无法可见的事物提供了新的可能。它为我们提供了世界远处和海洋深处极其清楚的图像。
相关专题: 2009年诺贝尔奖揭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