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霍尔茨马登乌尔韦特-豪夫博物馆的蛇颈龙骨架。图片来源:Klaus Nilkens
科学家首次详细研究了蛇颈龙的软组织,揭示了这种生活在恐龙时代并同时灭绝的海洋爬行动物生有与现代海龟相似的鳞片。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
这具1.83亿年前、4.5米长的蛇颈龙化石被称为MH7,于1940年首次从德国霍尔茨马登附近的一个采石场发掘出来。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被埋在乌尔韦特-豪夫博物馆的花园里。在接下来的75年中,它被封存起来,直至2020年才最终组装好并开始进行研究。
瑞典隆德大学的Miguel Marx和同事准备了化石的薄片,然后对其进行处理,溶解掉矿物质,仅留下有机残留物。这使他们能够研究化石组织的微观结构。
尽管已知至少有8具蛇颈龙化石保存了软组织,但大多数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博物馆藏品,无法采用破坏性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Marx表示:“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对蛇颈龙的化石软组织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团队惊奇地发现,这种爬行动物既有光滑的皮肤,也有带鳞片的皮肤。“总体而言,这只蛇颈龙就像是一种有趣的‘嵌合体’,融合了有鳞的绿海龟和皮肤光滑的棱皮龟的特征。”Marx说,“我原本以为这只蛇颈龙会像同时代的鱼龙一样没有鳞片。”
研究人员指出,鳍状肢上带鳞片的皮肤可能通过增加硬度帮助蛇颈龙在水中游动,或者在觅食时辅助其沿着海底移动。而身体其他部位无鳞片的皮肤则会在蛇颈龙游泳时减小阻力的影响。
“此前大家只能猜测长脖子的蛇颈龙实际的长相,多亏了这块新化石,我们现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Marx说。(王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5.01.00
《中国科学报》 (2025-02-18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