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如强等 来源:《自然-化学》 发布时间:2025/2/17 17:01:55
选择字号:
科学家报道具有快速反应动力学的准固—固硫反应

 

2025年2月13日,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邹如强团队与北京化工大学刘亚涛副教授在Nature Chemistry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Surface-localized phase mediation accelerates quasi-solid-state reaction kinetics in sulfur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以环戊基甲基醚为主溶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为电解质盐,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为功能添加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弱溶剂化电解液,实现了一种基于表面局域多硫化锂溶解调控的准固—固反应机制(Surface-localized solvation-mediated quasi-solid-state sulfur reaction),显著提升了锂硫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论文通讯作者是邹如强、庞全全,第一作者是刘亚涛。

与常规硫电极的溶解—沉积反应不同,准固—固硫反应有望解决多硫化锂的穿梭难题,实现硫反应与电解液用量的解耦,降低液硫比,然而该反应机制下准固相多硫化锂的电化学活性差,硫电极反应动力学缓慢,电池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面临较大挑战。

基于此,研究人员以环戊基甲基醚(CPME)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为基础电解液,以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BDTS)为添加剂,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锂硫电池电解液。LiTFSI-CPME为典型的弱溶剂化电解液,多硫化锂在该基础电解液中的溶解度极低,硫电极表现为准固—固反应,从源头上解决了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同时锂溶剂化结构中存在较多的接触离子对(CIP),有助于TFSI阴离子在锂表面的还原分解,形成富含无机组分的SEI膜,抑制锂枝晶生长。

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表现为一种相介质(phase mediator),该介质的还原产物可以与准固相的多硫化锂结合,促进多硫化锂的局部表面溶解(surface-localized solvation),提升多硫化锂的电化学活性。在该反应机制下,硫电极整体表现为准固—固反应,同时硫电极表面局部限域溶解的多硫化锂赋予硫优异的反应动力学。基于BDTS-LiTFSI-CPME电解液的锂硫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特性,在16C倍率下能够释放出494mAh/g的容量。基于“三维介孔微晶碳”硫正极材料,2.4Ah软包锂硫电池(液硫比:3mg/mL)具有331Wh/kg的能量密度。(来源:科学网)

图1:锂硫电池电解液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

图2:LiTFSI-CPME独特的电解液结构。

图3:LiTFSI-CPME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

图4: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与多硫化锂的相互作用机制。

图5: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5-01735-w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