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8-22
选择字号:
理财风暴,余额宝制造

 

■赵广立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距今一年多的时间里,余额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太多的改变。而在金融市场,人们将这种改变谓之曰:革命。

我们先来看看最近的两组统计数据: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7月21日发布的第34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为30.7%(约1.94亿人)。

再看天弘基金近期推出的《余额宝一周年大数据报告》,余额宝海量样本已超过1亿用户(远超中国股市活跃账户数量7700万),其中“80后”“90后”占比76%。也就是说,中国每13人中就有1位余额宝用户,而每10位用户中,就有7.6个年轻人。

两组数据结合起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解读:余额宝让年轻网民仅用一年多的时间,主动接触并学会了理财——这在此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余额宝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代理财知识的普及都来得迅猛。这一年来,它的出现已深刻改变了行业生态。经济师和金融家看到的是,余额宝让货币基金的规模大爆发,助力基金行业管理规模一举突破2007年的高点,并改变了基金行业格局;而在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里,余额宝推动了普惠金融,带来了公众理财意识的大爆炸——要知道,有62万老年人在用余额宝(数据截至2014年6月13日),80岁的爷爷和18岁的孙子一样理财。

同样来自《余额宝一周年大数据报告》,截至5月26日,余额宝规模达5742亿元,运行近一年共为 “宝粉”创收118亿元。要知道,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该数字仅为75亿元。

余额宝为什么受追捧?原因很简单:它的收益远高于银行活存那点利息。就连招商银行原行长、壹基金理事长马蔚华都说,“壹基金一分钱都没存余额宝,都放在银行,所以收益低。但以后要改变。……基金会在保本的前提下,应该追求更高一点的收益。”(语出2014年5月10日~12日在京举行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是的,在过去10年里,政府通过为存款利率设定上限和贷款利率设定下限来补贴国有银行,悬殊的存贷利差帮助国有银行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的巨亏之后迅速扭亏为盈。而另一方面,由于通胀率长期高于存款利率,储户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存款价值不断缩水。(经济学家们形容这种存款利率管制政策为“税月神偷”——就如同征收存款税一样。)

正因如此,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做起了互联网金融的文章,他的那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他们”至今痛快人心。一年后的今天,余额宝做到了。余额宝不仅带动其他科技公司相继推出各种“类余额宝”产品,还迫使银行不得不推出更多投资产品,以抢回流失的用户。

出人意料地,但也在情理之中,自2014年开始,央行开始稳步向银行系统释放流动性,货币基金市场的利率从5%大幅下降至3%左右。与此相应的,幡然醒悟的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低门槛的、短期的理财产品,剑锋直指余额宝们。如今,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已经从去年的超过6%下降到了如今的略高于4%,仅比正常的银行定存利率高一点,而且在与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中也不再具有明显的优势。

英国著名财经类杂志《经济学人》敏锐地发现,“流向余额宝的资金开始萎缩。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一季度分别有1300亿和3560亿元进入余额宝,但二季度锐减至330亿。”并在其题为《余额宝“危险了”》的文章中指出,为应对压力,余额宝开始将其资产更多地配置给期限更长的产品,开始出现期限错配的迹象,“而这正是金融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余额宝真的“危险了”吗?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急于作答。可以说,余额宝掀起的互联网金融风暴,势必裹挟余额宝自身也要不断经受互联网时代的一次次大考,一时的收益率高低并不能代表金融资本深刻变革下各类“宝宝”的命途是济或舛。不可否认的是,余额宝仍拥有绝对力量的拥趸,在收益率相持的水平下,更多人选择马云。他们觉得,把自己的辛苦钱投给余额宝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不仅给银行业不断革命提供了原始动力,同时也是对引领进入互联网金融大时代的开拓者致礼。

本版照片来自百度图片

《中国科学报》 (2014-08-22 第17版 中国.互联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