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彭科峰
近日,就学生烧书事件的原因、教育体制改革等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办公室主任苏君阳。
《中国科学报》:你怎样看待湖南、湖北两地相继出现学生烧书的极端行为?
苏君阳:从教育层面来看,目前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教育改革、考试改革等,目前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这些学生的行为只是个体反应,但最后所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普遍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从考试制度来看,由于体制改革的步伐有待加快,目前的教师理念、教学方式都没有完全从受教育者的层面进行推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它们还是实行应试教育,所以从教育目的、教育本质、教育的真正使命来看,还不合理。
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考试的训练品。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老师就给学生教什么课。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是获得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但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知识综合性的需求是有不足的。目前发生在高中层面上的问题,与教育体制、教学理念有很大关系,但也应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解读。发生这样的事情,与目前的教育体制有一定联系,但不能完全从这个角度进行解读。
《中国科学报》:教育部门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类似现象发生?
苏君阳:目前教育问题比较复杂,并不是教育本身,比如用人机制等很多问题与教育捆在一起。要想解决,恐怕需要一个过程。
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对于教育本身来说需要有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应该发生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要去除教育功利主义思想、功绩主义思想,因为这两者对学生发展不利,有可能让学生对于教育、知识、考试产生反感。
《中国科学报》:国外学校发生过类似学生烧书的现象吗?
苏君阳:我个人是没有听说过,但是作为个案,也许在每一个国家都是存在的。但是不同的国家,同样的现象,发生的原因不一样,比如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英国的教育是不同的。
教育出现的问题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教育本身,也有可能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又可能是社会、家庭的问题通过学校这样一个场合表现出来。当学生行为出现问题时,不能完全从教育的角度进行解释。
《中国科学报》:从教师、家长的角度,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这种极端行为?
苏君阳:要从原因上查找,到底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由于某种事情引起的一种心理宣泄,就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发泄出来是件好事,总比把事情压抑在心里要强。但是原因找到以后,要引导学生宣泄。当学生因为价值冲突、交往冲突而等产生了问题,需要学校、家长进行合理的引导。
尊重知识,推动教育改革
历年高考分数排名全国前列、教育质量发达的湖北、湖南,爆发了学生烧书事件,仔细分析,颇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注意。
学生烧书,是出于对被动学习知识的不满。除了用于发泄承受的压力之外,也反映了对知识,或者说对知识的载体——书本的不重视、不尊重。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妇孺皆知。有压力,大可选择其他的方式发泄,但把火气撒在书本上,却不是可取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正如很多专家所说,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很多高校还是把升学率当做唯一指标,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正如湖北京山一中校长李泽新所说,除开正常教学,全国的高中最操心的无非就是补课和发资料这两件事。
此外,家长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跑得比别人快,对于学校的补课也好、收资料费也罢,反对的寥寥无几。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们的眼镜度数深了,身子骨弱了,心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撕书、烧书的现象也就注定不是孤例。
对待学生集体烧书事件,记者以为,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既不能把问题一味归罪在教育体制上,也不能觉得学生们只是单纯发泄压力,学生、家长一点责任也没有。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有压力,对填鸭式的教育不喜欢,这些都不能拿来作为烧书的理由。一个文明的社会,尊重知识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知识本身和其载体的书本是无辜的,只有学会尊重知识,学生才能有所作为。对于学生的这种极端行为,要进行劝解和批评。
对于家长来说,一方面应该改变传统观念,不能一味逼迫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尊重他们对于知识、兴趣的选择,在学习之余培养合适的爱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导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合理沟通。
当然,现行教育体制也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打破应试教育的“铁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如同温家宝总理所说,“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部门也应把深入改革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快人才培养体制的动力,把学生从沉重的压力下解放出来,自觉、自主地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并对学校私自补课、乱收费进行监督;学校和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去除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一方面积极创新教学手段,让知识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在缓解学生压力、提供心理指导方面也应做更多的工作。
教育兴则国兴。初高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几所中学的“焚书”,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最终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那么,这些被烧毁的书籍资料,才算是“牺牲”得有价值。
《中国科学报》 (2012-04-19 A3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