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4 22:8:30
选择字号:
京津风沙源治理的“延庆样板”

治理前的龙庆峡荒滩。供图/延庆县园林绿化局

 
 
生态管护员正在治理后的龙庆峡郊野公园除草。供图/延庆县园林绿化局
 
延庆的发展方式正在由造林向造景转变,由绿化向美化转变。结合延庆正在启动的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未来该县有望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第一个实现“县景合一”的区县。
 
龙庆峡荒滩位于延庆县城北8公里处,紧靠龙庆峡风景区,总面积1.6万亩。过去,这里是严重水土流失形成的卵石滩和采沙场,几乎寸草不生,风起扬尘,环境恶劣。经过几年整治建设,如今这里已成为110万株各类苗木生长的郊野公园,与龙庆峡景区遥相呼应。
 
从荒滩变成绿色景观,龙庆峡荒滩成为延庆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所做的一个重要注脚。京津风沙源治理与“三北”防护林建设同属国家防沙治沙重点工程。
 
大地园林
 
在妫河下游的冲积扇上,曾经布满砾石和大坑的龙庆峡荒滩被重新平整,取而代之的是60厘米厚的客土,遍植油松、白榆、元宝枫、新疆杨、白桦等本地树种,总苗木种类达到80多个,形成了乔灌草立体搭配、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景观。
 
“这里的树是不是太‘年轻’了,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吗?”记者注意到郊野公园许多树木的树龄都不超过10年。对于记者的疑问,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宣传中心主任冯淑珍向记者解释,北京不是风沙源头,因此要求树种只要易于成活,就能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现在我们不仅达到了防沙治沙的目的,还有效保护了延庆地下水源的安全。”
 
对于八里店村村民林宝中来说,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护郊野公园的苗木,并能够得到每月1000余元的固定收入。在1.6万亩的郊野公园中,和林宝中一样的生态管护员还有44人。他们既是新农民,也是生态建设的直接受益者。
 
“原来是荒滩,没人来,现在来的人多了,一些老人天天骑着车来这里锻炼休息。”林宝中觉得,现在环境好了,尤其得管护好,因此有必要加大管护力量。
 
在荒滩治理过程中,延庆县还开展多项科技试验示范项目。如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技术示范项目;四倍体刺槐引种试验;不同类型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实验……延庆县科委副主任李树华说:“这些科技项目不仅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还为延庆打造万亩森林生态走廊、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介绍,延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10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8.4万亩),飞播造林7.5万亩,封山育林55.7万亩,低效林改造、补植补造等工程4万亩。
 
随着林地面积增加,项目区内的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方向发展。全县林木绿化率从1999年的55.4%增加到2009年的62.8%。县域内38.3万亩沙化土地中有36.7万亩被固定或治理,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95.7%。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从2005年的76%上升到2010年的83%,空气质量多年蝉联全市第一。
 
县景合一
 
延庆地处风沙进入北京的西北要道,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堪称京西北第一道生态屏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基于这一特殊区位,延庆借国家项目,巧打生态牌,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使山区产业发展迎来新的生机。
 
以名优鲜果产业为例,该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成千亩规模的集中连片的大型果园9个,千亩以上果品基地13个,一批特色果品专业村遍布各乡镇。
 
近年来,延庆以林花、林药、林桑、林菌、林禽等为主的林下经济也得到初步发展。在延庆镇、永宁镇、四海镇等7个乡镇,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5万亩,涉及农户1600余人,年产值已达3400余万元。
 
花卉产业是延庆又一大特色产业。其中,四海镇发展花卉产业,打造“四季花海”生态景观,初步建成了球根、玫瑰、菊花、草盆花和野生花卉资源圃5个花卉专业化生产园区、产业研发中心和综合加工厂。花卉产业带动800人就业,实现收入2500万元。
 
风沙源治理还有效提高了延庆种苗繁育自给能力,并由此带动种苗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全县累计育苗面积达1万亩,产值达到2.1亿元,使造林绿化工程苗木自给率达到90%以上。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生态旅游业是延庆实现生态和谐、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全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全县已开发建立了八达岭、松山、玉渡山、莲花山等30余处旅游景区景点,发展了45个民俗村、1400余户民俗户。2009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5.4%。接待游人1464万人次,同比增长26.4%。
 
李树华介绍,延庆的发展方式正在由造林向造景转变,由绿化向美化转变。“过去种树,现在造景,‘县景合一’。”他说。
 
据悉,延庆县政府近日启动了一个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的工作,即以延庆全县2000平方公里面积为整体,打造一个大公园——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到2015年全县域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时,延庆将是全市乃至全国第一个实现“县景合一”的区县。
 
《科学时报》 (2011-08-15 A3 深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