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官方随即予以否认。而舆论的轩然大波并未平息:科研经费分配的巨大悬殊,就业招聘时的公然歧视……伴随着关于教育公平的探讨,985、211的存废之争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2014年11月,一则“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传闻在网上流传,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上传闻多援引了中南大学校长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为“取消论”的佐证。张尧学在谈到ESI时说:“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
>>相关新闻:
关于985、211的议论,并没有随着网闻被否认继而淡出公众视野,反而被挖掘、细数出了“高校分层”背后的N宗罪:科研经费分配不公、就业歧视、为评“名分”各出手段……
“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21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4年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讨会”上表示。
985、211高校的办学底蕴、科研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此次的“存废之争”,更多的是对“教育公平”的探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让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去竞争优质教育资源,不是简单地“均贫富”。
当然,不能简单地取消,却并不意味着现存的这种状态不需要改变。比如学校的遴选标准可以商榷:参照国外一些有权威性的大学排名的考量因素,进一步设置进入和退出机制等,进一步推动高校建设向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