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兆超等 来源:《应用化学》 发布时间:2019/4/22 15:53:17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光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徐兆超团队与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刘晓刚合作,在前期获得高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系列新型荧光染料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光诱导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命名为分子内扭转电荷穿梭。该机制的发现进一步推进了分子水平上对光诱导电荷转移机制的理解,在光电转换、光催化等领域将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人员借助有机荧光染料多维的荧光信号,以荧光染料构效关系与理论计算交叉结合为出发点,发现了一种电荷在供体和受体间往返转移过程(TICS)。研究发现,模型染料分子受到光照激发后,基态作为电子供体的二烷基胺在激发态可转变为电子受体,并迅速随着自身的扭转由电子受体再次转变为电子供体,由LE激发态转变到TICS激发态,从而实现了电荷的往复“穿梭”。

科研人员通过引进分子内氢键稳定螺酰胺结构,使得一系列荧光螺酰胺即使在酸性环境中也能够具有好的光开关性能。此外,研究团队还提出了变型荧光传感器的概念,改变传统荧光探针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主客体识别模式为具有类似万能钥匙的分子实验室功能模式,即一个探针分子就可以识别区分众多的分析物,实现了多种临床耐药菌的鉴定。(来源:中国科学报 刘万生 乔庆龙)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02/anie.201902766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