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铁材料由于铁弹、铁电、铁磁序参量共存而展现出多场耦合行为,尤其是独特的磁电耦合特性,这为基于外场的多场耦合探测及调控提供了机遇,也使得其在驱动、传感、存储、自旋电子等器件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新兴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SPM)为纳米尺度表征和调控材料微观结构及局域响应提供了可能,并已成为多铁材料纳米尺度磁电耦合行为探测和调控的重要手段(如图),但依然存在许多科学问题需要解决。
近期,《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在线发表了湘潭大学刘运牙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Jan Seidel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江宇教授共同撰写的观点文章“Multiferroics under the tip: probing magnetoelectric coupling at the nanoscale”,李江宇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文章从经典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如压电原子力显微技术(PFM)和磁力显微技术(MFM)原理和功能的介绍出发,逐渐过渡到近些年新发展的磁电力显微技术(MeFM)、导电原子力显微技术(c-AFM)等扫描探针方法,并概述了这些显微技术所探测和观察到的新物理现象。文章也指出:虽然在过去的20年里,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对多铁材料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但仍然存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信号响应来源的机理分析,文章概括了目前针对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数据采集、数据后处理及分析等方面所采用的先进方法,对研究的当前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并对其未来在精确定量分析、高分辨率、人工智能等方面可能的热点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来源:科学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z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