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华俭等 来源:SCAN 发布时间:2018/8/19 19:09:45
选择字号:
自恋的人更愿意冒险

 

结果反馈诱发的P3波形图

自恋,有时候会被认为是一种人格缺陷,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这类形象的人物却还常常能成为主角。因为他们个性鲜明,更愿意冒险,甚至显得有些疯狂。

同样,自恋倾向也吸引了很多心理学专家进行研究,只是很少有人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自恋影响风险决策的机制。中科院心理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蔡华俭带领的研究团队展开了一项脑电研究,探讨不同自恋水平的人在风险决策中的神经生理反应。最近,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过去,有关自恋的研究证实,自恋的人之所以倾向于冒险决策,是因为他们过于自信,总是能觉察到更多来自冒险行为的回馈而忽略潜在的代价,因此,自恋的人更倾向于低保障、高风险、高回报,而不是高保障、低风险、低回报。与此同时,自恋者对负面反馈不屑一顾,甚至无视高风险的警告,依然信心十足。

有这一特质的人,往往容易沉迷于赌博,在金融市场因冒险而投资失败。他们也更容易冲动购物,有更严重的路怒表现和酗酒行为。

科研人员在这项研究中解释,人们作出决策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从结果反馈中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在结果评价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会评估他们所作决定的后果,并根据结果反馈调整他们的行为模式。这是一种反馈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决策者优化未来的决策。

结果评价涉及两个基本的认知成分:错误监控和行为更新。前者指的是对消极或错误的结果反馈进行监控,后者指的是更新心理模型从而调整行为,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最终都可能导致不良的决策。

自恋是否与这两者的缺陷有关?此项研究指出,过去已有间接的证据表明,自恋的人是有能力进行错误监控的。比如说,他们并非相信负面反馈是不正确的,相反,他们同样认为这是正确的。此外,他们也能洞察自己不受欢迎的一面。具体而言,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自恋特征或行为,也知道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并不如他们对自己的那般积极。

然而,他们仍然表现出不受内在或人际关系障碍影响的自恋。同时,他们很难根据结果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决定。这只能说明,他们在行为更新方面存在不足。

如何证明这背后的机制?研究人员决定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自恋与决策之间的关系。

首先,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在电脑上参与了一项经典的赌博任务。这个任务由许多相同的回合组成。在每一轮中,被试者需要在两种筹码中作出一个强制性的选择,即“9”和“99”,之后会收到输赢反馈,并根据这个反馈获得奖励。过程中,研究人员会鼓励参与者以回报最大化的方式去作出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被试者越多地选择“99”,那么赢99分和输99分的可能性同时上升,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决策。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要使用脑电图对被试进行电生理记录,关注结果呈现后,被试的脑电信号(包括FRN和P3)与随后他们所做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如果上一轮选择“99”作为筹码,无论结果输赢,高自恋者在接下去的几轮中仍会更多地选择“99”。这也意味着,高自恋者没有根据结果反馈调整自己的决策。

而脑电结果显示,无论是高自恋者还是低自恋者,被试由结果反馈诱发的反馈相关负波FRN并没有差异,这表明两者在错误监控上的确没有区别。另一方面,当高自恋者进行冒险决策后,P3波幅差异小于低自恋者,说明前者对结果输赢更不敏感。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高自恋者在行为更新上存在缺陷,尤其是在作出冒险的决策后,尽管他们能够监控自己的决策结果,却难以更新自己的心理模型,进而调整高风险的决策风格。相反,低自恋者在取得重大成果之后,更有可能从高风险战略转变为低风险战略。

从这项研究中可以看出,P3成分与行为更新密切相关。鉴于P3与各种认知功能尤其是注意力有关,研究人员由此想到,注意分配可能在自恋、行为更新和风险行为相互关联的方式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也会考察更多其他因素的潜在影响,比如情绪、动机,因为它们也可能调节P3波幅。(来源:中国科学报 胡珉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