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ommunications Physics 发布时间:2018/10/17 13:35:25
选择字号:
仪鸣教授访谈:自然科研物理学新刊与青年学者一同成长 | Communications Physics

论文标题:Travel Grants for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期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

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hRYGLg8R3FMzrIJgW8Jig

Communications Physics《通讯-物理学》是自然科研旗下一本物理学新刊,在建刊一周年之际,我们邀请该刊编辑委员会成员仪鸣教授谈谈对于这本期刊的看法与愿景,并请她为处于事业初期的年轻学者们提供了一些建议。

同时,自然科研旗下三本新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以及Communications Physics各为青年学者推出一个2500欧元的旅行补助奖。

欢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点击申领,自然科研新刊与青年学者一同成长。

仪鸣教授是一位实验凝聚态物理学者,致力于深入理解量子材料中“涌现”现象的基本机制。仪鸣教授的研究经验主要集中在高温超导领域。她利用一系列实验手段,如角分辨光电子能谱,X射线散射技术等来研究这些神奇材料中奇异电子结构的行为。

仪鸣教授本科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并于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她一直攻读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她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开始她的博士后研究,并将于2019年1月赴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就任副教授一职。仪鸣教授2015年荣获欧莱雅美国女性科学奖学金,2016年获得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杰出论文奖,2018年获得William E.和Diane M. Spicer青年研究学者奖。

从2018年春季开始,她加入了《通讯-物理学》编辑委员会。

《通讯-物理学》是自然科研旗下一本新的开放获取期刊,您对这本期刊是如何看待的?您加入编委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接受邀请成为《通讯-物理学》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主要原因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超越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物理学其他领域内扩展我的视野的宝贵机会。此外,我投过很多期刊也审过稿件,却从未有过处理和接收期刊稿件的经历。我非常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同行评审的全过程,而这也是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环。我非常感谢《通讯-物理学》在建刊之初,便给像我这样的年轻学者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并相信我们能与期刊一起成长。

《通讯-物理学》刚建刊不久,发表的文章就已涵盖了众多物理学子领域,例如生物物理学,天文学,计算物理学和光学等。您在处理稿件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我主要处理跟我研究领域相关的稿件。谈到编辑的责任方面,我觉得我还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我很感谢《通讯-物理学》的内部编辑们给予我的指导。必须要说的是,目前为止的编辑经历让我获益良多,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编委成员这一角色,以及为了传播更优秀的科研成果所需担负的责任。

您认为《通讯-物理学》在整个物理学出版领域内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我认为并且希望《通讯-物理学》可以成为一个重要且活跃的平台,传播优秀的研究工作,并促进我们对物理学各领域的了解。在科研出版领域内,开放获取发展势头强劲,我期待看到它如何与科学界一起发展。

您如何解读《通讯-物理学》让年轻研究者更多地参与审稿及加入编委会这一举措?

《通讯-物理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来塑造期刊,来最好地服务于科学界。我相信,通过让像我这样的年轻研究者担任活跃的角色,该期刊展现出了前瞻性,为年轻科学家提供了更多机会,令他们可以为科学界做出多样化的贡献。这一点肯定也会体现在我们的审稿人构成上,会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参与进来。在此,我想做个宣传,我们不止对研究型论文感兴趣,也很欢迎专题性综述,非常欢迎大家来信咨询或提出宝贵的建议。如果有任何针对于改进科学出版流程以扩大科研影响力的意见或是反馈,也非常欢迎大家来信。

点击进入助学金申请通道:

https://www.nature.com/early-career-travel-grants/apply?utm_source=Other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RenLi-MixedBrand-multijournal-Multidisciplinary-China&utm_campaign=ORG_USG_JRCN_RL_article_promotion_sciencenet_Oct_3rd

(来源:科学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