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获悉,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和华大
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同样用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B肠型肠道菌群的人群明显效果更好,降低体重、降脂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更为明显,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人群中,B肠型肠道菌群的人群比例更高。
长期以来,阿卡波糖(小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相比传统磺脲类药物,阿卡波糖可以为部分糖尿病患者带来控制血糖以外的疗效,包括体重下降、血脂降低等。
研究团队首先对尚未接受药物治疗的10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服用阿卡波糖组和格列吡嗪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研究人员发现,阿卡波糖的确相较格列吡嗪更具备改善患者的体重、胰岛素抵抗以及血脂的疗效。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对这些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前的肠道共生菌群进行分型,得到两大类不同类型:富含拟杆菌肠型、即B肠型,富含普氏菌肠型、即P肠型。他们发现,B肠型的人群接受阿卡波糖治疗后,表现出更多代谢获益,比如体重降低、降脂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于是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希望能揭示肠道菌群参与药物发挥效力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B型菌群者的体内具有更多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这类菌群有助于消化,而P型菌者的体内缺乏这类有助消化的菌群。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导致阿卡波糖在这类人群中获益“大打折扣”的原因之一。
“我们是首次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反应的角度来观测,发现了不同肠型对阿卡波糖的治疗效果有差异。”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表示,在之前国外正常人的基因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分群分类,但是未发现这种分群和人类疾病或代谢异常有关联。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王卫庆教授解释,阿卡波糖很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胆汁酸代谢,从而获得了降糖外的各种代谢改善获益。
这是国际首次建立降糖药疗效和肠道共生菌群特征关系的研究,不仅破解了一种常见降糖药带来降糖外代谢获益的机制之谜,也为今后设计靶向肠道共生菌胆汁酸代谢的新型糖尿病药物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被《自然·通讯》刊登。(来源:新华社 仇逸)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