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该所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许建初研究组的一项全球农地固碳研究近日取得新进展。研究表明,用改良的农业耕作方法可以保障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及减缓气候变化,每年减少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成果显示,如果对世界农业用地的管理做出简单改变,使用农地减排增汇的有效途径,包括有机肥料的施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管理、在农用地上种植林木及轮流放牧等,就可实现在未来的20年内每年封存9亿至18.5亿吨的碳当量。研究团队测绘了世界各地农用土壤固碳的潜能,并发现在北美、南亚和欧洲可以实现碳储存最大值的增加。从各国来看,美国有着最大的土壤固碳潜能增加总量,其次是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此项新研究将影响国际社会如何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减排的既定目标,如按照“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碳计划”倡议,每年须在土壤中固碳35亿吨。按照研究成果计算,这个目标的26%至53%可通过上述改良农作的方法实现。
此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云南省外国专家局2017年度省级引智项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的支持,并由4位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的专家共同完成。研究成果以“全球农用土壤有机碳固碳潜力”为题,发表于11月14日的《科学报告》上,并于11月15日在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上作了分享。(来源:科技日报 赵汉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