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与法国、美国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对距今1亿年左右的2000余枚琥珀蚂蚁标本进行调查,首次发现一类生活在白垩纪中期、长有大牙且头上有“角”的原始捕食性蚂蚁“独角蚁”。这一发现,修正了此前对早期蚂蚁形态的认识,研究团队还通过形态分析证实,最原始的蚂蚁并非群居、而是一类独居的捕食性昆虫。
蚂蚁是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昆虫,也是最典型的集群生活、内部出现复杂分工的社会性昆虫。由于化石证据匮乏,人们对蚂蚁的早期形态和生态演化一直缺乏了解。1996年,有俄罗斯学者正式发现并将一类白垩纪中期的原始蚂蚁命名为黑帝斯蚁,但这类蚂蚁具体形态如何、是否是已知最原始的蚂蚁,此前仍不清楚。
此次研究中,中、法、美三国科研人员对2000余枚距今1亿年左右的琥珀蚂蚁标本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参与者、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博介绍,研究人员同样在这些化石中发现了生活在白垩纪中期、长有大颚的捕食性黑帝斯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琥珀中还发现了4枚特化的黑帝斯蚁化石:它们长有一对巨型镰刀状大牙,大牙长度近乎头部的两倍;唇基中部向上延长,在头上形成一个独特的“角”,因此被命名为“独角蚁”。功能形态学分析表明,“独角蚁”演化出了一种独特的、用于捕食大型猎物捕捉机制。它们的“角”尖长有球状的毛囊,同时“角”的外侧带有感觉毛,一旦碰触到猎物,下部一对大牙迅速抬起,与上面的“角”配合,共同夹住猎物。
“这样特化的头部结构,是首次在蚂蚁中发现。现生蚂蚁的大牙都是横向运动,而‘独角蚁’的大牙却是垂直运动。”王博说,“独角蚁”的发现修正了此前对早期蚂蚁形态的传统认识,在蚂蚁演化早期,就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和生态特化,这比先前设想要复杂得多。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形态学分析证实,黑帝斯蚁确实是已知蚂蚁中最为原始的类群,早期蚂蚁与现生蚂蚁不同,是一类独居捕食、而非群居生活的昆虫类群。
该研究成果27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出版集团子刊《当代生物学》上。(来源:新华社 王珏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