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个在大豆驯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基因。该基因在野生大豆中可决定硬质种子的产生,但该研究发现这个基因的突变可以产生软质种子,从而让水分能够快速进入种子,最终快速发芽。
硬质特点可让植物种子处于长期休眠状态,并避免被动物食用。但是,这种特点会让种子难以大面积培育,无法用于农业生产。
Jianxin Ma等人使用一种基因定位方法对导致野生大豆种子的硬质特点转变为今天便于人类食用的大豆的透水性软质特点的一个遗传变化进行定位。他们发现基因GmHs1-1的一个单点突变对大豆的不透水性和透水性之间的差别起着一定作用。当科学家将野生大豆中的GmHs1-1引入经过透水培育的大豆中后,其后代生产出了硬质种子,就像野生大豆种子那样。
研究人员将大豆多个品种或品系的GmHs1-1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早期农民可能已经对特定变异的品种进行过筛选了。有一部分品种并不含有这种突变,但这些品种的种子容易开裂。这为种子吸水提供了另一种方式,从而适用于农业生产。(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