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华等 来源:《Lithos》 发布时间:2015/1/24 17:35:20
选择字号: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中的微球粒研究取得新认识

煤山地层中的微球粒


煤山D剖面土壤中的微球粒


湖北黄石土壤中微球粒

 

地质记录中的微球粒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宇宙尘、地外物体撞击成因微球粒、火山成因微球粒、生物成因微球粒、沉积作用微球粒和现代微球形飞灰等。微球粒在各种地层中的赋存对于地层对比和地史事件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判断和研究不同的地质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

以往的众多研究表明在华南多个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微球粒,这些微球粒的存在被用来解释为天体撞击或火山喷发的直接或间接证据之一。然而各地区各剖面的微球粒不论是化学成分和微球粒的形态特征等都有明显不同,各个剖面的微球粒的化学或物理特征也都没有相关性,即使是对同一剖面的研究,不同研究学者也会得出差别较大的研究结果。这种情况可能不仅仅是微球粒本身区域分布上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南京古生物所张华副研究员等通过对华南、新疆和西藏等地多条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微球粒研究工作,对其中的微球粒取得了新的认识。从华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中微球粒的特征和化学成分来看,至今没有发现撞击成因的微球粒,或者与宇宙尘特征接近的微球粒以及其他撞击成因的矿物。华南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中微球粒区域分布极其不均,成因多种多样,以往报道的部分微球粒可能是现代飞灰,该研究不支持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发生大规模的撞击事件的说法。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Lithos》,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相关信息:Zhang, Hua, Shen, Shu-zhong, Cao, Chang-qun, Zheng, Quan-feng, 2014. Origins of microspherules from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event layers in South China. Lithos 204, 246-257.(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