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通过表达三个肝脏转录因子,可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变为肝细胞。这项获得人类肝细胞的方法,向最终实现肝细胞治疗、生物人工肝等领域前进了一大步。2月28日,
《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中国被称为“肝炎大国”。但肝脏供体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肝脏移植治疗的应用。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等新型治疗手段也依然面临着肝细胞缺乏的问题。因此发展新的方法生产人肝细胞已经迫在眉睫。
2011年,惠利健研究组成功将小鼠皮肤细胞转变为肝细胞,相关研究在《自然》上发表,并获得当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但他们发现,利用完全一样的方法,并不能将人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经过重新筛选和优化,研究人员建立了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细胞)的方法。
hiHep细胞表达肝脏基因,并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通过将hiHep细胞移植到肝脏特异转录因子(酪氨酸代谢缺陷)模型小鼠中,hiHep细胞可成功整合到小鼠肝脏中发挥功能。经移植后的小鼠肝功能指标明显恢复,并有近40%的小鼠最终被救活。
目前,惠利健团队正同南京鼓楼医院、华东理工大学等一起全力研究是否可以将hiHep细胞用于生物人工肝,从而实现对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参与该研究的合作单位还包括第二军医大学胡以平实验室、中科院药物所潘国宇实验室、内蒙古大学王欣实验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马小军实验室等。(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