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实验组与假手术组不同时间点成像结果(a-j)对比及统计结果分析(k-l)。
近日,北京大学席鹏课题组研制的激光斜射扫描显微技术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动态观测过程中得到应用。该工作最近发表在《自然》出版社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缺血再灌注损伤(I/R)可以在许多病理变化和疾病中发生,包括外伤,血管收缩回流,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溶栓治疗,器官移植,失血性休克与复苏等。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系统性的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白细胞黏附是I/R损伤的病理基础之一。然而,由于血液的高吸光率,以及粘附的白细胞和周围血管细胞的吸收相似性,导致对白细胞的观察非常困难,且对比度差。席鹏课题组使用他们发明的LOSOM技术来增强白细胞的对比度。有别于传统的显微镜对组织吸收线性敏感的特性,由于LOSOM对组织吸收的平方敏感,白细胞和周围的细胞之间的对比度是大幅提高,因此实现了白细胞自动计数和测速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该模型是研究微循环系统功能紊乱的基本模型,因此该工作表明激光斜射扫描显微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微循环系统的研究中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该项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天士力微循环研究中心韩晶岩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
席鹏教授同时受到美国OSA主办的Novel Techniques in Microscopy (NTM) 2013会议邀请,与多位全球知名学者同台做邀请报告。(来源:科学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