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圣彩等 来源:《细胞—代谢》 发布时间:2013-10-14 10:41:10
选择字号:
科学家发现细胞“饥饿”信号传导机制
 
近日,厦大 学院林圣彩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发现了细胞“饥饿”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一环,从而揭示了细胞“饥饿”信号传导机制的过程,这一发现被认为对研究包括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在内的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新方法有着重大意义。近日,国际顶尖学术杂志《细胞》子刊《细胞—代谢》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林圣彩介绍,控制细胞新陈代谢平衡的是一种名为AMPK的蛋白激酶,它决定身体中的脂肪是储存还是燃烧。其作用机理是:当细胞能量水平较高时,细胞中存在充足的能量分子ATP,并使用ATP进行“合成代谢”,将多余能量作为脂肪储存下来;当细胞“饥饿”时,细胞中存在的ATP会转变为低能量分子AMP,AMPK将关闭合成代谢,反而激发分解代谢,让脂肪燃烧为能量。为此,AMPK又被誉为“细胞能量感受器”。多年来,它一直是 领域研究的“热门”。
 
此前的研究表明,当细胞“饥饿”信号 AMP上升时,AMPK活性能被激活,促进增加ATP的生成,维持细胞能量平衡。但该细胞“饥饿”信号如何传递到激活AMPK的复合体上仍是一片空白。
 
林圣彩课题组研究发现,一种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对象——名为AXIN的蛋白是调控AMPK的重要因子。简言之,AXIN是一个桥梁,是它将低能量分子AMP结合的AMPK和其上游激酶LKB1连接在一起,三者形成一个复合体,促进LKB1对AMPK的磷酸化激活,使得AMPK的活性升高,从而完成信号传递过程。
 
至此,一个关于细胞“饥饿”信号如何被传递到AMPK再到其被激活的机制“链条”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 (来源:科技日报 张建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