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种新药物在进行人体临床实验之前,首先会在实验室动物身上进行药效测试和验证。据统计,一种药物即使在实验室动物身上疗效显著,但如果最终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能够达到同样疗效的几率只有10%。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毕竟人体和动物之间的生理机能存在着本质差别,而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的时候,患者往往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而这一点实验室里的动物是无法享受到的。因而,近日,有科学家提出,应该极力善待实验室小鼠,因为这样做会有利于科学家更好地进行药物试验。
小鼠是科学家进行药物测试时最常选用的动物。据悉,小鼠最喜欢的活动温度是略高于30摄氏度,但实际上,实验室温度通常要低上5至10摄氏度。原因在于,如果把温度设定在小鼠最喜欢的温度或者更高,它们会变得更具侵略性,不利于进行药物试验。但维持较低温度也存在负面效应,那就是为了保持身体暖和,小鼠要比正常情况吃得更多。这样一来,小鼠的生理机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在对其进行药物试验的时候,所产生的实验结果也可能具备一定的迷惑性。
不过,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学家约瑟夫·加纳(Joseph Garner)日前提出,如果要保证实验室温度低于小鼠最喜欢的温度,还要让它们不能多吃,做法很简单,那就是为小鼠提供原材料,让它们给自己筑巢。不过,这其中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为小鼠提供多少原材料,它们才会觉得“高兴”,从而不影响到它们正常的生活和秩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加纳和他的同事做了一项实验。
加纳带领的研究小组首先从3个品种的实验室常用小鼠当中平均挑选出36只雄性小鼠和36只雌性小鼠,随后将其中一只小鼠放入中间安装有狭窄管道,可供其自由爬行的两个笼子的任意一个当中。其中一个笼子的温度设定为30摄氏度至35摄氏度这区间内6个整数温度值当中的一个,而另一个笼子的温度设定为20摄氏度不变,但笼内堆有10克可供小鼠筑巢的纸片。科学家希望通过观察发现,小鼠究竟是愿意爬到更加暖和的笼子里,还是愿意待在温度低的笼子里自己筑巢。
通过对每只小鼠的不同反应进行一一记录,并且加以分析,加纳发现,小鼠的品种及性别不会对其最终选择造成影响(雌性小鼠可能因皮内脂肪比雄性小鼠要薄一些,前者更加喜欢温度高的环境)。科学家发现,这两种环境都不是小鼠所钟爱的最佳环境,但从总体上来看,小鼠会不厌其烦,慢慢把部分纸片带到温度较高的笼子里,但留在温度较低的笼子里面的纸片至少还有6克。同时,科学家还发现许多小鼠都选择留在温度较低的笼子里,并且在那里筑巢安家,而这点和它们在野外生存的做法是相符合的,说明科学家提出的为小鼠提供原材料供其筑巢的想法是可行的。
加纳认为,这种做法有利保证小鼠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并且在对其进行药物试验的时候,实验结果也会更加真实可信。研究人员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One)期刊上。(来源:经济学人 残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