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界的主流观点长期以来比较“固执”地认为:我国的冶金工艺,甚至华夏文明皆源自西亚地区。但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反驳了这一观点。该研究支持中国冶金起源的“本土说”,并以亮点论文(封面)的形式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分析原子光谱期刊》(JAAS )上。
据介绍,西方学界认为中国冶金工艺源自西亚,理由有两点:一是由于冶金工艺为复杂技术,而复杂技术通常为单一起源。西南亚的冶金工艺明显早于我国,由此推论出我国冶金工艺源自西南亚。二是我国早期相当多的青铜制品主要出土于甘青地区,在当地的那些青铜制品中,确有西南亚文化因素的存在。
“然而,所有这些研究都忽略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人工制备合金——黄铜。”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教授王昌燧告诉《中国科学报》,这批黄铜来源于陕西省姜寨遗址,年代为公元前4700年到公元前4000年。
该系博士生凡小盼在王昌燧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黄铜冶炼模拟实验,并将模拟实验的样品和姜寨出土的黄铜片送到我国最先进的同步辐射装置——上海光源,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面扫描对比分析。结果证明,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金属——姜寨黄铜为固体还原工艺所获得。而姜寨黄铜比西亚最早的人工冶炼合金——砷铜的年代还要略早。两者工艺相近,但冶炼产物明显不同。这一事实有力支持了中国冶金起源“本土说”。
专家认为,该成果提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研究的新视角,即两大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而不是单向传播。其对中国冶金工艺发展过程也将提供有益启示。同时该研究也表明,同步辐射等大科学装置在科技考古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来源:中国科学报 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