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海明等 来源:《PLoS病原体》 发布时间:2012-3-31 10:58:06
选择字号:
乙肝病毒在人体长期存在机制有新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院魏海明和田志刚研究组,揭示了乙型肝炎病毒逃避自然杀伤细胞的攻击,进而在人体长期存在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上。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国,约有1.2亿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其中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新生儿被感染后,乙肝病毒可在其体内持续存在数年,并可在青春期后陆续发病。迄今为止,尚不清楚乙肝病毒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在体内长期生存的原因。
此项最新研究对15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免疫学研究,发现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者体内的主要抗病毒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残存的自然杀伤细胞也难以被激活,激发该细胞发挥杀伤病毒作用的双信号分子NKG2D/DAP10和2B4/SAP明显减弱。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原因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大量存在一种免疫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b1,该因子可导致自然杀伤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从而失去抗病毒作用,用抗转化生长因子b1抗体进行处理,可较大程度恢复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研究成果对理解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长期持续感染的机制有较大帮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宗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