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芝加哥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ite-specific ubiquitination is required for relieving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Miz1-mediated suppression on TNF-α–induced JNK activation and inflammation”的文章,获得了TNF-α-JNK 信号通路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林安宁教授,他是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芝加哥大学Ben May癌症生物学系正教授。2005年林安宁教授联合6位海外华裔学者,与生化与细胞所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支持的“信号转导研究团队”并作为团队海外负责人。生化与细胞所于2008年底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所长,林安宁教授于2009年8月起受聘出任生化与细胞所所长。
细胞信号转导在诸如增殖、分化、程序性死亡、转化等细胞活动的调控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信号转导调控异常的发生往往会导致很多人类疾病甚至癌症。细胞外的各种信号通过一个由众多信号转导通路构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网络传输到细胞内部,从而调控至关重要的细胞活动。虽然细胞内信号转导网络结构已经相当清楚,但信号网络在人体内的生物学作用与调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之前的研究表明TNF-α是一个多向性的先导感染细胞因子,包括NF-κB、JNK、caspases,可以通过激活下游的信号路径调节很多免疫反应、细胞死亡、炎症以及肿瘤的产生,目前,对于JNK途径有选择性地调节是否是通过影响其他信号通路如TNF-α等并不是很清楚,最近有报道称Miz1可以充当信号途径SMORs来有选择性的调节TNF-α诱导的JNK的激活和细胞的凋亡,但是具体的机制并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Miz1通过干扰泛素偶联酶Ubc13和TRAF2(TNF受体因子)的结合来抑制TRAF2 E3连接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了TRAF2 K63连锁的聚泛素和JNK1的激活,在TNF-α的刺激下,Miz1可以在388位和472位赖氨酸的残基上进行聚泛素化,随后以TRAF2依赖的方式进行降解,通过精氨酸可以替代这两个赖氨酸位点,进而产生一个非降解的Miz1的突变体,这个突变体可以明显抑制由TNF-α诱导的JNK1的激活和炎症的发生。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分子机制,即通过Miz1抑制TNF-α-JNK的激活可以通过自身特殊位点的遍在蛋白化和降解来进行脱阻抑。
林安宁研究组主要从事癌症信号转导网络与基因调控的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实验室的工作主要是利用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 (JNK)和IkB kinase(IKK)/NF-kappaB等分子探针来研究决定信号转导网络的可塑性和特异性的分子机制,试图理解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的异常怎样导致人类疾病和癌症。
去年这一研究组还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评述性文章,概括了有关炎症与缺氧之间的新关联:ATIA的研究成果的背景和意义,也提出了一些值得在未来继续探索的问题。(来源:生物通 万纹)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