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东昕等 来源:《自然—遗传学》 发布时间:2011-6-21 12:51:51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三易感位点
 
来自中国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技术发现了三个全新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易感位点,这对于解析这一疾病的分子机理,以及相关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教授,他曾于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3-2004年度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林教授研究组曾较系统地研究了致癌物代谢、DNA修复、细胞周期和凋亡控制、肿瘤免疫等系统的基因遗传变异与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全基因关联研究是目前研究常见复杂性疾病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最重要和最热门的方法之一。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运用高密度SNP芯片,在全基因组范围检测了大样本量的食管癌患者和和正常对照者的基因变异,并经过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病例-对照验证,发现5个染色体区段的变异(5q11的rs10052657,21q22的rs2014300,6p21的 rs10484761,10q23的rs2274223和12q24的rs11066015、rs2074356和rs11066280)与食管癌发病相关。其中,位于染色体12q24的rs11066015、rs2074356和rs11066280变异与吸烟或/和饮酒有显著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吸烟和饮酒是最明确的与食管癌发生相关的危险生活方式。这一研究还显示,上述易感位点与食管癌风险有累积关联作用,即携带危险变异越多,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越大。携带2至6个风险基因型的人发生食管癌的风险逐渐由1.27增加到4.60。上述易感位点涉及ALDH2、RPL6、PTPN1、C12orf51、PDE4D、RUNX1、UNC5CL和PLCE1等基因,这些基因与乙醛和致癌物代谢、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相关。该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食管癌发生的分子机理、对食管癌预警、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这项研究成果是国内多家学术单位共同合作的结果,包括林东昕教授课题组、詹启敏教授课题组和刘芝华教授课题组等,吴晨等多名博士研究生参与该研究,为完成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Nature Genetics是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2009年影响因子为34.284。(来源:生物通)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