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古生物权威杂志《系统古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eontology)(IF: 3.613)在线发表了题为“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义县组巨须隐翅亚科最古老的物种及其系统学重要性”【The oldest fossil species of the rove beetle subfamily Oxyporinae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China) and its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DOI: 10.1080/14772019.2010.493049) 】的研究论文。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eontology由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主办,为古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2009年国际古生物杂志中排名第二)。
文章的第一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
学院博士生岳艳丽,任东教授及哥本哈根大学Alexey Solodovnikov教授为这一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任东教授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攻读地质学专业,继而先后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及北京林业大学攻读古昆虫及生态学专业。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是以地史时期的进化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古昆虫学,尤其是重要经济昆虫的起源演化研究为主攻目标,研究各种生境中昆虫群落的形成和时空分布规律,探索昆虫演化模式对现今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作用。
去年任东教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任东等用充分的事实证明了在中生代具有细长吸受式口器的长翅目昆虫可以在一类裸子植物(今已灭绝)上取食,同时起到传粉的作用。由此,他们发现了距今1.6亿年前的中侏罗纪时期传粉昆虫与当时的虫媒裸子植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新的传粉模式。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关于传粉昆虫和虫媒植物之间协同演化的例子。
在新论文中,任东描述了中国义县组巨须隐翅亚科最古老的物种。新发现的物种是巨须隐翅甲亚科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而且义县巨须隐翅甲也是保存最好,描述记录最完整的巨须隐翅甲。义县巨须隐翅甲(白垩纪)的发现,与之前推测的隐翅甲科系统发育关系中巨须隐翅甲科的形成年代较古老是一致的。本论文推断巨须隐翅甲亚科从隐翅甲组中开始分化的时间应该早于早白垩世。现生巨须隐翅甲以高等的菌类为食。据文献记载,在早白垩世时期高等的菌类已经分化。所以推测义县巨须隐翅甲也是以高等菌类为食,这是最古老的巨须隐翅甲与菌类的关系。
隐翅甲科是昆虫纲的中一个古老的科,该科的化石物种在1992年后就无专人研究。该科昆虫现生物种种类及其丰富,共 55,440个物种,但是化石种类不及现生丰富,至今约256个物种。研究隐翅甲科昆虫,对于研究昆虫纲的起源及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生物通 何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