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义明等 来源:《动物生态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1-4-7 16:48:27
选择字号:
捕食者物种丰富度减少促使岛屿蛙类个体巨型化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捕食者物种丰富度减少促使岛屿蛙类个体巨型化,揭示了岛屿脊椎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的谜团,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动物学的TOP5%刊物《动物生态学期刊》(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动物研究所李义明研究员,其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深入地研究了舟山群岛和相邻大陆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岛屿生态学以及牛蛙的入侵生态学;率先开展了中越边境和喜马拉雅地区的野生动物贸易研究;首次提出我国脊椎动物及各类群的受威胁格局及其原因。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973”项目(2007CB411600)和院创新方向项目(kscx2-yw-z-1021)资助。
 
岛屿脊椎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是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岛屿个体经常向巨型化或侏儒化方向进化。通常认为,岛屿捕食压力、种间竞争压力、食物资源等的变化和迁移选择能影响个体大小的进化。然而,这些因素对个体大小影响的相对贡献却一直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系统地研究了这四个因素对我国舟山群岛20个岛屿上泽蛙(Rana limnocharis)种群个体大小的影响,并与相邻宁波大陆做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控制年龄结构与否,泽蛙个体大小(头体长)在半数取样的岛屿上均出现了巨型化的现象。岛屿上捕食者物种丰富度减少,在大多数岛屿上,泽蛙种群密度和猎物资源量增加,猎物个体大小变大。岛屿泽蛙的个体大小、种群平均年龄、老龄蛙的比例以及种群密度与捕食者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雌性个体大小及平均年龄和老龄蛙的比例与猎物的资源量呈正相关。基于信息论AICc.的多模型推断显示,捕食者物种丰富度对泽蛙个体大小、种群平均年龄、老龄蛙的比例以及种群密度的相对影响比猎物资源量、猎物个体大小以及岛屿到大陆的距离大,捕食者物种丰富度的参数均是负的。
 
研究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生活史理论的捕食压力假说,而不支持猎物资源量假说、生态位扩展假说和迁移选择假说。捕食者物种丰富度减少是导致舟山群岛泽蛙个体巨型化的主要因素。(来源:生物通)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