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锋等 来源:《古植物学与孢粉学评论》 发布时间:2011-4-21 14:02:02
选择字号:
晚古生代大孢子研究取得新进展
 
大孢子(megaspore)是异孢植物产生的两类孢子中个体较大,且最终发育为雌性配子体(雌性原叶体)的一类孢子。由于大孢子个体较大,易于原地保存,且数量较少,与母体植物的关系更加明确,更便于定量统计分析,因此近年来大孢子被更多地应用于古气候以及古植被面貌的重建研究中。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晚古生代分散大孢子的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还多停留在属种描述和地层时代对比上,对于大孢子与古生态以及古植被的关系研究还较为薄弱。针对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刘锋助理研究员和朱怀诚研究员等对产自山西保德晚古生代地层中的近400块样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挑样,总计发现13属20种大孢子,通过系统描述与分类,丰富了我国石炭-二叠纪大孢子研究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晚古生代大孢子的分类体系。同时,通过大孢子与母体植物的对比以及定量分析研究,揭示出华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成煤环境中封印木是主要的成煤植物,但在非成煤环境中卷柏等草本石松类是较为常见的植物类型。
 
研究还发现,从中二叠世早期开始,保德剖面中的煤层逐渐消失,红层大量出现,与此同时大孢子的组合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可能与这一时期华北干旱性气候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
 
论文相关信息:Liu Feng, Zhu Huaicheng, Ouyang Shu, 2011. Taxonomy and biostratigraphy of Pennsylvanian to Late Permian megaspores from Shanxi, North China.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in press. (doi:10.1016/j.revpalbo.2011.03.001)。(来源: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