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m E. Riviere 来源:《自然—纳米技术》 发布时间:2010-10-14 13:58:42
选择字号:
人体内纳米粒子反应或可被预测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5日报道,将纳米颗粒和药物或蛋白质结合,用作肿瘤标靶治疗是否有效?这些药物递送载体进入人体之后会发生什么反应?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方法,能预测纳米粒子和包括人体在内的生物系统的反应方式,有助于确定纳米药物载体的疗效,也对改善人类和环境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研究人员吉姆·瑞威尔博士说:“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好的生物学方法,来确定纳米颗粒和细胞之间是怎么发生反应的,当一个纳米颗粒进入人体时,它会立刻和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分子团,然后再确定要去的方向。”
 
另一位研究人员蒙泰罗·瑞威尔表示,这种结合的过程也影响了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行为,氨基酸和蛋白质穿上了纳米粒子的“外套”后,就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和表面性质,有可能会提高或降低药性,比如毒性或者改变纳米粒子递送药物到标靶细胞的能力。
 
为了开发这种工具,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系列化学药品来测试不同纳米粒子的表面特性。一个纳米颗粒的尺寸和表面特性,决定了它将与之结合的蛋白质种类。一旦尺寸和表面性质已知,研究人员就能为它们定制身份“指纹”,确定这种专门粒子和生物分子发生反应的方式。这些“指纹”能让人们预见到纳米粒子进入到生物体内的可能行为。
 
“指纹”信息使人们能预测特定的纳米粒子进入人体之后将会去哪里,是否到达了预定的目标。反过来,哪些纳米粒子用作药物递送载体更加有效,哪些对人体或环境是有害的,指纹信息也能更明确告知。
 
研究结果将刊登在《自然—纳米技术》网络版上。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