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成等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09-9-11 15:54:15
选择字号:
S1P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DDDC)罗成副研究员参与的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Sarah Spiegel教授“鞘氨醇磷酸酯(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于9月4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Science 2009, 325: 1254-1257)。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S1P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生理调节因子,HDAC是S1P在细胞内的直接靶标,S1P通过HDAC调控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新功能。该研究还阐明了S1P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S1P最初发现与细胞生长的调节有关,它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信使,由2型鞘氨醇激酶(SphK2)产生。SphK2选择性聚集在编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或转录调节因子c-fos的基因启动子上。S1P通过特异性结合HDAC1和HDAC2,抑制其活性,进而保护组氨酸末端赖氨酸不被去乙酰化,从而提高组蛋白H3乙酰化的程度,促进转录。因此,S1P在调控基因表达中的新机制将为发展新型HDAC抑制剂,开发抗肿瘤及免疫疾病的新型药物奠定了基础。
 
在该研究中,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分子模拟方法预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可能是S1P的作用靶标,并预测了两者间的结合模式和关键作用残基,进而精确预测出S1P与HDAC的亲合能力与HDAC现有抑制剂SAHA相当。这些理论预测结果为该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线索,并在实验上被Sarah Spiegel等证实。
 
该研究综合运用分子模拟和实验的手段研究S1P调控机制的生物学问题,表明计算与实验的有机结合,可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策略,为研究 其它相关复杂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思路。(来源: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