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和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均为菊科世界性恶性杂草,自上世纪80年代入侵以来对华南地区的次生林、稀疏灌丛及恢复演替初期的人工林群落造成严重危害,但目前对它们入侵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机制研究较少。
华南植物园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领域张玲玲、温达志等研究人员在田间温室控制的系列光强和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杂草在形态结构、光合和抗氧化胁迫等的适应性响应特征。
经过科研人员长期观测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 两种植物均表现为典型阳生性,最适宜在高光强下生长,低光强下的形态和生理可塑性都十分有限,尤其对微甘菊限制明显,表明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恢复,加速群落郁闭进程是阻止其入侵森林群落的有效策略;(2) 在亚热带气候和地质背景下微甘菊倾向于向湿润环境扩散,飞机草则在缓慢干旱生境下更具入侵扩散潜力;(3) 两种植物都发展了适应高光强和干旱胁迫的机制和策略,如薇甘菊可以通过提高叶绿素a/b比和叶黄素循环获得光保护以应对高光干旱胁迫,飞机草则主要依赖其本身的结构稳定性来适应高光和土壤水分胁迫;(4) 在抗氧化物方面,薇甘菊和飞机草也发展了对高光干旱胁迫的不同适应性机制。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烟粉虱的侵害显著降低薇甘菊光合潜力,破坏抗氧化酶,从而加速薇甘菊的衰老死亡进程。这些新的发现为控制微甘菊和飞机草的入侵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以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Biologia Plantarum、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 和Photosynthetica等国际著名科学期刊上。(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