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赵慧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20 15:07:11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油棕果皮颜色形成机制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油棕研究团队研究揭示了油棕类胡萝卜素代谢组和转录组的差异形成规律及代谢调控途径,开发出能够鉴别油棕果实颜色的3对KASP分子标记。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作物和产品》(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

油棕及其果实。中国热科院供图

  ?

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是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世界第一大食用油来源。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赋予棕榈油抗氧化、抗衰老和免疫调节等多重功效,并且类胡萝卜素含量与果皮颜色变化及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因此,开展油棕类胡萝卜素合成机制研究,对油棕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绿果型和黑果型油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探究了其代谢组和转录组的差异形成规律及代谢调控途径。针对油棕EgPSY2基因上的10个SNP突变位点,开发出3对KASP分子标记。

结果表明,K3、K6和K7这3对标记在30株绿果型油棕和30株黑果型油棕中的基因型和田间表型一一对应,准确率达到100%,可以有效地区分这2种果实类型的油棕。研究成果为高类胡萝卜素含量油棕种质资源的早期鉴定以及功能性成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5.12048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发现可延缓帕金森病的原始创新靶点 科学家发现中等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自2000年以来,全球冰川缩小了5%以上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