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如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6/8 15:23:23
选择字号:
朱永官:需重新定义城市,找回“微生物”老朋友

“早期,我们人类是从丛林中走出来的,再近一些,我们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身上带着很多看不见的老朋友——微生物,然而,在进入城市后,室内生活的增加使得人类跟自然的接触大大减少,我们身上的微生物跟自然界微生物的交换机会也大大减少,这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近日,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年会暨青年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永官指出。

朱永官院士在作报告 主办方供图

朱永官认为,“未来要重新定义城市。城市绿色空间的构建,应强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突出自然和人工的有机耦合,实现良好的微生态循环。”

他提到,研究团队曾在城市里的商场地面、电梯扶手等地做过大量采样,发现其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来自于人类。“2020年一项来自英国学者的研究提出,我们人类的微生物不断在人口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循环,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比如传染病的暴发。”朱永官说。

会上,朱永官还讲起了合作伙伴的一项研究,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者将森林中的土壤、自然草皮等搬到了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幼儿园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发现,幼儿皮肤的微生物样性明显增加,同时,这与幼儿免疫力的提高呈线性关系。

“这表明,通过调控人居环境微生物的组成,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帮助我们构筑一道更加健康的免疫屏障,应对健康问题。”朱永官说。

近年来,国内也不乏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修复生态环境的案例。重庆广阳岛曾被规划为商业用地,岛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2017年开始,在摸清本底资源、尊重本底水文特征基础上,广阳岛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帮扶为辅,实行最小干预,探索生态修复。如今,岛上不仅盛开油桃花、李花、柑橘花等,还在全年轮种水稻、油菜、高粱等农作物。

“把庄稼地放到公园里去,既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又有观赏功能、科普功能。大家闲暇时去待两三个小时,身上的微生物就会发生改变。”朱永官说,即便是利用城市的边边角角来构建绿色空间,如“垂直森林”“立体农业”等,也能够明显稀释以人类自身微生物为主的微生物体系。

“现在有些设计师逐渐开始用苔藓、地衣等作为装饰品,进行城市设计、室内家装设计,这种把活生生的生命带到人们生活中的做法,不仅使视觉上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优化和改善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世界,这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朱永官说。

朱永官还指出,构建城市绿色空间、对城市微生物进行干预,还有助于营造更好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更好地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水文调控能力,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