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师网 发布时间:2023/4/21 16:53:57
选择字号:
泌尿外科医生张争谈肿瘤全程管理:战胜癌症,决策权也在患者手中 | 202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医生,我是前列腺。”

“医生,帮我看片子 。”

“医生,您看吧。”

……

这是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张争的门诊室里,不少患者推门而入后的第一句话。尽管患者常常让他一头雾水,旁观者也看不明白,但张争总是耐心地一步步询问:“您最早是什么时候发现症状的?当时哪里不舒服?之后还做过哪些检查?”

也有的患者大老远从外地赶来,不仅说不太明白,也没有带以往检查过的任何资料,来了就一句话:“您重新给我查吧,您说查什么就查什么。”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张争就特别着急,毕竟这些患者都是至少等了一个月才挂上他的号,结果什么资料也不带,又耽误功夫又花钱。

在临床上,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患者不会“看病”,往往导致医生难以抓住重点,也让患者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张争开始意识到,在对抗肿瘤的过程中,仅靠医生高超的医术远远不够。患者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肿瘤全程管理中重要的角色。只有他们掌握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与医生默契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战胜病魔。

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张争向《医师报》记者分享了肾癌防治的心得体会以及泌尿外科医生最想对肿瘤患者及家属说的心里话。他说:“战胜癌症,决策权在你自己手中。”

医患同心 全程管理

在我国,肾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排名第三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近年来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肾癌患者正带瘤生存。因此,肿瘤治疗的全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治疗本身相比,我其实更关心如何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有的时候,患者在门诊听了半天,对治疗方案拿不定主意,我心里也跟着着急。有的时候,患者和家属难以接受现实,我也会在门诊上花更多的时间沟通,尽量帮他们接受。”张争认为,在从门诊与患者第一次见面时,全程管理就开始了。

“全程管理的第一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信任。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要第一时间和盘托出。但医生再努力,健康和生命的最终决策权还是在患者手中。”张争说,像文章开头描述的那样,很多患者和家属往往会完全依赖医生。实际上,在医患交流的过程中,患者可以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

首先是资料的准备。在与医生第一次沟通时,要带上与疾病相关的所有检查资料,无论你认为有用没有的资料,都尽可能带上。

其次是故事的准备。癌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往往较为复杂,患者在门诊前可以先理一遍病情发展的重要节点,哪年哪月发现了什么情况。如果有时间,可以用纸简单记录下来。张争举例说:“很多患者每年都做体检,以前是小囊肿,有一年突然发现囊肿增长很快。类似这样的节点都尽量提前准备好。”

最后是精神上的准备。对于任何一个癌症患者来说,接受现实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很多家属都不希望患者知晓真实情况,但是越早沟通,留给患者接受的时间就越多,如果临手术前,患者才知道自己的身体正在经历什么,他很可能会失去自己选择该如何治疗的权利。另一方面,如果患者能够及早认识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治疗方法的原理,也会给患者带去更多战胜病魔的信心。

精准治疗 提升获益

“肾脏就像一颗大蚕豆,它是过滤器。输尿管往下是下水道,膀胱是蓄水池,前列腺是控水阀。在过滤器里,每分钟有一升的血液从中过滤形成尿液。”除了医生的身份外,张争也是活跃在自媒体上的健康科普达人。点开“泌尿外科张争医生”的抖音号,他总是边绘图边打比喻,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更多人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科普知识。

“做科普视频的目的,是我想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概念‘嚼碎’了,通过每段视频,系统性的讲给患者,他们听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张争说,门诊和患者相处的时间较为有限,如果患者能够从短视频科普中了解肾癌防治的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帮助他们了解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张争在手术中

“发现了肾癌,也不用太惊慌。”无论线下还是线上,他总是安慰患者,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新的治疗药物和多种联合疗法的不断涌现,我国肾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步提高,肾癌已逐渐成为可以管理的慢性病。

对于肿瘤直径小于4cm小肾癌,位置处于肾脏表面的患者,首选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由于肾脏血流非常丰富,这种手术较为复杂和精细,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张争表示:“在精准医疗理念下,肾脏手术近年来向微创方向发展,20年前,保留肾脏的手术很少做。但随着腹腔镜的出现,逐渐开创了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微创治疗,再加上现在的达芬奇机器人的辅助,保留肾单位手术已成为现在常见的标准诊疗模式。”

如果患者肿瘤直径较大,尚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可以考虑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即通过手术将肾完整切除。但每逢这样的患者,又会让张争十分纠结,他告诉记者,“患者肾不保,一个肾可能不够用,即使不太好保,我们也要尽量保。”

而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可以将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行整合,通过联合用药等手段为患者寻找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更大的生存获益。

尽管肾癌的治疗方案已逐步成熟,但张争更希望人人都没事。“我建议年轻人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更要重视每年的体检。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筛查来说,血常规、尿常规和B超必不可少。”张争强调,体检是发现泌尿系统异常的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定期体检,晚期患者比例减少,更多的早期患者被发现,80%~90%都是肿瘤直径小于4 cm的小肾癌,能够及早通过手术等治疗方式治愈。”

从“快”到“慢” 心系患者

2015年,张争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做一名“能让中国老百姓享受到美国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非著名泌尿外科医生。”

如今,再谈起未来的目标时,张争却把“非著名”三个字去掉了。他说:“著名或不著名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还是要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国际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尽可能帮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帮助更多医生掌握规范化的泌尿外科手术,这些年来,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多年前追求高节奏高效的工作效率,变为尽可能放慢自己的工作。

比如,门诊看得慢了。以前他看专家门诊,一上午看50个患者。现在特需门诊一上午就看30个患者,也要看到下午两三点。张争告诉记者,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送去医疗的温度。

手术做得慢了。这样能让动作更轻柔,手术更精细。

科研的脚步放慢了。他不在乎追求文章产出快,更在意研究是否扎扎实实的去做。

同时,他与学生和全国各地基层医生的交流时间更长了。“以前忙得要命,和他们都说不了几句话。现在,我更愿意把货真价实的干货分享给他们,把前沿的知识、技术、理念,规范的操作方法教会他们,带到各地基层医院,真正帮助到更多患者。”

慢下来之后,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做更多想做的事。张争坦言,未来重点将能打造一些专病中心,如肾上腺专病中心、肾肿瘤专病中心等,期待能在惠及百姓的同时,将专病中心形成的规范体系推广到全国各地。

“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懂得取舍。幸运的是,自己和医生这个职业,相互之间都没有选错。”

专家介绍

张争 主任医师

北京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肾上腺疾病及腹膜后肿瘤专业组组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专业特长

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的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及系统治疗

肾上腺疑难疾病:综合诊治及微创手术

研究方向

膀胱癌机制研究及诊断标记物研发

遗传性肾癌研究

肾上腺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研究

门诊信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二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专家门诊

抖音号:泌尿外科张争医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