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数据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十五年,我国各学段学龄人口规模将从3.28亿持续减少至2.5亿,学龄人口结构将由“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结构逐步向“上宽下窄”的倒金字塔结构转变。其中,小学、初中的学龄人口规模将分别在2023年、2026年达到峰值,之后会快速地、持续地减少。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表示,应提前布局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供给弹性和适应性,应对学龄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快速变动可能带来的挑战。
在王定华看来,我们面对的具体挑战首先是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总量大幅缩减,城乡学位需求的空间分布差别巨大。经测算,2023-2035年,全国来城镇地区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数量均呈倒U型曲线变化趋势,2023年后将进入持续的负增长阶段。当然,个别特大城市的学位需求仍很旺盛。
其次是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短缺与过剩问题将反复交替出现。经测算,2023-2035年的教师需求数量与学龄人口变动态势一致,在城区、镇区,教师需求量在短期微弱增加,之后会快速、大幅缩减;在乡村,当前教师存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有些地方已经过剩,所谓的师资短缺情况只是存在于个别地区、个别学校。
“城区和镇区义务教育师资配置面临的缺口与过剩交替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王定华说。
第三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体美教师短期面临结构性缺编。他表示,着眼推进“五育并举”的目标,2023-2035年间,我国音体美教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对此,王定华建议要探索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购买教学服务等制度性创新,应对教师配置的短缺与过剩反复出现的问题。他建议教师编制标准的设定要针对人口长期变动趋势,同时充分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巨变等对教师工作可能的影响,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和区域间教师配备。在师资缺口期,可通过教学服务市场购买等方式提供必要的智力供给。
此外,还要重视基础教育阶段音体美课程教师的培养,探索师范生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加强相关教师配备。王定华说,可基于未来人口变动制定长期的音体美教师培养计划,造就乡村全科型教师、城市多能型教师,提高教师体育、美育素养,优化教师能力建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