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6 18:52:12
选择字号:
减污降碳协同为“双碳”目标增效

日前,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

减污、降碳该如何协同?哪些因素影响着减污降碳实践效果?在空气质量达标、“双碳”目标实现等多重压力,了解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厘清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翠红团队与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教授薛进军团队合作,通过分析我国30个省份从2001年至2019年间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实现路径,结果发现,减污和降碳政策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减污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均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倒逼技术进步来实现,而这些协同效应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相关研究发表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中国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有如下定义:一方面是指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即降碳政策的减污效应),另一方面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生态建设中,减少或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即减污政策的降碳效应)。

杨翠红告诉《中国科学报》,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具有同源性,它们都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此外,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有助于避免环境政策制定中的不一致性,进而大大提升政策实施的单位成本有效性,这使得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现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研究人员基于现有文献梳理了当前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的3条路径,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强度、促进技术进步。他们利用现实数据对这3条路径进行逐一检验。结果表明,减污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同时通过这3条路径来实现,而降碳政策的有效性和协同性则主要通过前两条路径来实现。

基于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当前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动态演变过程。

“我们发现,当前,中国的减污政策仍然主要以减污为主、降碳为辅,协同效应仍有待加强。”杨翠红表示,2011年《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出台后,减污政策的协同效应才开始显著,随后呈现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的态势。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强度和促进技术进步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基本路径。

杨翠红指出,然而,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为主的降碳政策,对降碳和减污具有几乎相同的双赢效力,且降碳政策自实施起便具有显著的减污协同效应,且政策实施时间越长,对减污的协同作用越强。因此,未来国家应该重点规范和实时监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根据上述分析,研究人员建议:应继续实施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相关的政策来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例如继续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老旧锅炉、交通工具等;能源和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仍然是实现双碳目标与空气质量达标的根本途径,因此,要继续大力发展低碳和环保相关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2062/cpre.2022020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