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1 12:15:32
选择字号:
京师中国传媒智库发布第34期报告
多数网民正面看待疫苗接种但行动意愿不明确

 

喻国明进行现场报告发布 北师大供图

6月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主办的“京师中国传媒智库”发布了第34期报告《全国居民疫苗接种的认知与意愿——基于五大互联网平台的舆情分析》。该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北京云创网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进行了现场报告发布。他表示,疫情防控的“上半场”,中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全民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下半场”,需要有国家政府、媒体和群众强有力的协同。疫情暴发以来,网络社会中建构了新的政务和社会动员机制,网络的机制成为今天社会动员最重要的平台。因此,基于网络的动员和认知行为意向十分有意义。社会动员场域的转化中出现了新的传播格局,人们的认同对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效应在递减,而圈层共振则成为当前疫苗动员最重要的因素。

研究报告认为,一方面,适度报道新冠疫情的负面信息有助于唤醒公众的风险感知,促进公众接种行为;另一方面,媒体对国外疫苗的负面报道也铺垫了国内群众的接种犹豫心理,信息接收的休眠效应进一步降低了公众对疫苗的信任感。同时,传受者之间心理距离会影响舆情信息的传播范围,越能击中舆情靶心,舆情讨论度越大,表达方式越接地气,越符合用户接受习惯,而传统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相互协同形成舆情的“哑铃效应”,官方意见场与民间意见场之间呈现的信息隔阂也呼吁跨越圈层“最大公约数”。

此外,视频手段的普及作为“泛众化传播”时代到来的重要技术基础,其本身蕴含的关系认同特性,带来了更正面的情绪激励以及更多元的跨界交流。同时,大部分网民对疫苗接种持正面态度,但行动意愿不够明确,媒介信息、心理预期以及参照群体形成“第三人效果”的感知定势。

据喻国明介绍,《全国居民疫苗接种的认知与意愿——基于五大互联网平台的舆情分析》报告以国内新冠疫苗接种事件为背景,基于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知乎等五大互联网平台与“新冠疫苗接种”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究社会环境以及媒体报道对于全国居民对疫苗接种事件的主观认知和行为意愿的影响,厘清非常态期间社会认同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规律,以期为推动健康传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