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科信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23 11:54:53
选择字号:
奋进新征程
上海市科协:倾力打造“国际科技会客厅”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近140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以及200多位优秀青年科学家,从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以“线上与线下”的方式齐聚上海,进行了130多场独立演讲和70多场主题峰会。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最强大脑”盛宴——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伴随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成功举办,上海市科协努力探索、精心打造的“国际科技会客厅”惊艳亮相:2020年,上海市科协按照上海市委和中国科协指示精神,联合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大会,指导成立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落户上海市科协的科学会堂……

“国际科技会客厅”新理念

上海市科协充分发挥智力、人才、组织、网络等独特优势,探索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科技会客厅”,以学术交流高端化、科学普及大众化、创新服务精准化、人才举荐有效化、决策咨询科学化为引领,形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合作平台与机制,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科技会客厅”的理念和思路包括:一是成为顶尖人才的汇聚枢纽。发挥学术交流引领作用,吸引集聚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现代企业家,以及能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科学家,增强上海创新策源能力。

二是构筑国际交流的重要节点。发挥国际学术交流主渠道和全球创新资源链接点的作用,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构建起链接和汇聚全球科技组织的网络,在全球创新网络中成为关键的“链接节点”。

三是建设创新成果的展示窗口。关注前沿科技领域和战略新兴产业,举办高端化、国际化的展会、发布会、论坛等,捕捉前沿信息、碰撞灵感火花、分享鲜活成果、产生更多科技创新的世界领先的原创成果。

四是打造科学文化的传播平台。全面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土壤。

五是筑成创新思想的活跃高地。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搭建柔性科技智库网络,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助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国际科技会客厅”新探索

“国际科技会客厅”的做法和成效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学术交流凸显高端引领。2020年,联合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国际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致贺辞。组织科学家参与系列论坛,选拔优秀青少年与大科学家对话。指导成立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发展基金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落户科学会堂。举办 “上海科坛”、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长三角科技论坛等品牌活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内外科学家等交流研讨。

二是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成效显著。锚定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专委会,由许宁生、毛军发、陈凯先三位院士担任主任。举办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发布《中国集成电路技术路线图》。组织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编撰出版《上海科技工作者发展报告2015-2019》,全面、系统梳理分析上海230多万科技工作者的结构、分布和状况,并提出对策建议,得到国家和上海有关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科技传播蓬勃开展。联合上海市委组织部深入实施《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科协建设的意见》,因地制宜打造家门口科学社、科学咖啡馆、科普客堂间、科学农家会等一批社区书院,引导优质科普资源、科普服务向基层下沉,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家园。举办科普日、科技节活动,策划“心中的江南”科学与艺术活动,网上关注量超过60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科普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是创新服务精准有效。根据中国科协要求,开展科技经济融合“科创中国”试点。上海市杨浦区入选“科创中国”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推出以技术交易为核心的科技经济融合“样板间”。与上海市科委、上海科创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等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资源共享、协同联动,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五是人才工作打响品牌。开展“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等评选,打响人才举荐表彰品牌。历届精英、英才中已有77人当选两院院士,成为上海科技人才标志性奖项。成立“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助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举办北斗精神宣讲会、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等活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科学会堂为重要物理空间,打造富有国际风范、科技魅力、人文底蕴、时尚活力的“国际科技会客厅”,得到德勤中国、联合利华等诸多跨国公司积极响应和联合参与。

“国际科技会客厅”新目标

打造“国际科技会客厅”的探索实践给科协工作带来很多有益启示。2021年,上海市科协将围绕中心大局,发挥好“会客厅”的“溢出效应”“磁场效应”,更好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

一是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聚焦国家和上海重点产业发展,办好“上海科坛”、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院士圆桌会议等品牌学术活动,进一步激活创新动力,推动“卡脖子”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突破。引导支持科技学会、新型研发机构等组织开展基础研究,让科研人员沉下心来研究原创性成果,大力营造尊重科学规律的创新氛围。

二是提升国际合作服务能力。当好桥梁纽带,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吸引国际科技组织来上海落户,支持上海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任职并发挥积极作用。以科学会堂为载体打造富有科学人文底蕴的“全球科学家之家”,汇聚全球智慧,广聚天下英才。

三是提升青年人才培育能力。搭建好服务平台,大力宣传、举荐优秀青年人才,持续做好院士推选、“科技精英”“青年科技英才”评选等工作,夯实“塔基”,让“塔尖”尽快冒出来,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充沛的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