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2/5 10:28:28
选择字号:
癌症防控“多早都不为过”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为:“关爱患者,共同抗癌”。

为此,一场由《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的“春风送暖,关爱无限——世界癌症日媒体座谈会”在线上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乔友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章必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授胡坚分别围绕着宫颈癌、肿瘤免疫治疗以及肺癌的预防与诊治进行了交流。

与会专家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规范化治疗是癌症治疗的关键。

期待一个没有宫颈癌的世界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治的癌症。”乔友林表示,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的样本中都能找到人乳头瘤病毒(HPV)。

201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宫颈癌新发与死亡病例数分别为11.1万例和3.4万例,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自2000年以来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早在201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就发出“全球消除子宫颈癌”的总动议,其主要策略集中在定期筛查和提前进行HPV疫苗注射两个方面。

去年11月,WHO又发布了《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提出2030年阶段目标:90%的女孩在15岁前完成HPV疫苗接种,70%的成年女性至少在35岁和45岁接受两次高准确度子宫颈癌筛查,90%确诊子宫颈癌前病变或浸润癌的女性接受规范治疗或管理,即“90-70-90”三重干预目标。

“在我国,70%的筛查普及率仍然是一个挑战,但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体系的逐渐健全,宫颈癌筛查将更容易实现。”乔友林说,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批准HPV疫苗上市的时间较晚,并且,HPV疫苗的数量与人口基数不匹配造成了疫苗短缺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一主要困境,积极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宫颈癌消除计划有望实现。

同时,乔友林还指出,HPV疫苗最佳接种人群是小年龄组(我国为13~15岁阶段)。不过,成年妇女接种HPV疫苗也能一定程度预防发病。

就在1月10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与乔友林主持中国首次多中心大样本子宫颈癌筛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在北京发布。研究成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服务能力条件下,采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技术,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与成本效益,是满足我国妇女子宫颈癌筛查巨大服务需求的最优选择,为我国最终消除子宫颈癌提供了充分的科学证据。

基于当前的现状,乔友林提醒,大众应当保持健康意识,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争取将宫颈癌防治拦在预防这一关卡。而医务工作者也应当积极地开展健康服务,走出医院,贯彻落实三级预防政策观念。

免疫治疗仍处于“跟随”状态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选择、新希望。

2020年免疫治疗领域亮点频出:现有药物获批了很多新的适应证,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例,除了传统的肺癌治疗,头颈部肿瘤等其他瘤种的适应证也获得批准;以卡瑞利珠单抗为首的4种国产药物大放异彩,疗效不输于同种进口药物;经过基础及临床学者的不断努力,新的免疫检查点不断被发现;免疫联合治疗也就是“双免疫治疗”策略有了新的进展,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效果较好。

“尽管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但目前仍无法完全取代其他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只在少部分瘤种中单独使用,绝大部分仍是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联合。”章必成表示,未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如何与传统的治疗手段有机组合,更好地在早、中期癌症治疗中发挥疗效。而免疫治疗的未来突破口则集中在二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靶向多种靶点)、肿瘤疫苗的研发、“去化疗”联合治疗等方面。

在谈到免疫治疗药物发展时,章必成指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药物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而以启动和激活T细胞进而杀死肿瘤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目前最被寄予希望的方式。

章必成告诉记者,近几年,尽管中国在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追赶速度也逐步加快,但不可否认差距仍然存在。国内免疫治疗整体水平仍处于“跟随”状态,还不能说“领跑”世界。“但相信随着中国数据不断更新,未来中国免疫治疗前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原研药品也将不断增多。”

影像学检查是肺癌早诊“金标准”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已连续10年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我国新发肺癌约78.7万人,因肺癌死亡约63.1万人。

“其中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患者发现肺癌的时机过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胡坚表示,影像学检查仍然是目前肺癌早诊的“金标准”。不过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AI影像识别技术为肺癌的早诊早治提供了实施路径。

那么,该如何做到肺癌的早筛呢?胡坚认为,对于正常健康人群来说,体检筛查中低剂量螺旋CT的应用是较好的肺癌筛查手段。而在高危人群中,还须进行支气管镜进行筛查。

“健康人群一年一次筛查即可,但对于具有肺癌家族病史人群和其他肿瘤痊愈患者来说,筛查时间间隔可为半年。而对于已筛查出肺小结节的患者,尤其是毛玻璃样结节的患者,时间间隔可缩短为三个月。”胡坚表示,小结节并不完全等于肺癌,它的直径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多发都影响其良恶性的判定,这就需要肺癌多学科诊疗团队发挥作用。

不过,胡坚也表示,不同专科医生都对肺癌筛查手段和时间间隔有着各自的行业规范和最佳诊断方案,患者仍需要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